劉介明
摘 要:高效課堂更加關注學生學得主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180-01
筆者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不斷研究新教材、探尋課堂教學新方法。要上好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實現課堂教學高效化是關鍵。如何打造高效歷史課堂,筆者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緊扣課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構建高效課堂
我曾發現,有部分老師備課、上課前,從不去研究課標,只憑自己的所謂經驗傳授知識,這樣就最容易泛泛而談,面面俱到,沒有重點可言。一節課下來,學生都不知道到底要識記、理解哪些知識,更別說掌握了哪些知識。所以,要想構建高效課堂,老師一定要研究課標,課堂上,盡量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當然,老師還可通過精選試題給學生練習,提高學習效率。所選出的題目一定要有典型性,并能讓學生舉一反三,能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和難點。
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一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的授課中,我發現如果學生學習動機明確,興趣濃厚,自然產生求知欲,課堂效率就高。每個學生的心靈里,都有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關鍵在于老師怎樣去點燃。每當在歷史課上講到有意思的歷史典故時,平常不認真聽課的學生也認真聽課了,甚至還能夠認真思索教師的問題并試著回答。這也讓我意識到,應依據我校學生的特點,首先要讓學生愿意聽我的課,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到學生學會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說,作為一名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比如,創設好的情境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很快的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我在講到“封建集權的不斷加強”時引用學生看過的電視劇《漢武大帝》,讓學生首先談一下漢武帝的主要功績,然后再引入新課,就很自然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歷史知識奧秘的興趣。當然,在講到枯燥無味的歷史知識時,教師也可以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入手,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當然,要恰到好處,以免沖淡了主題。
三、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既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初中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歷史教學任務除了讓學生知道歷史“是什么”、“為什么”以外,還得培養學生初步的唯物史觀、培養學生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歷史責任感。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傳統教育中,我們一直把學生放在客體的位置,強調接受學習。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課堂效果的高效化恐怕很難!教師首先應把課堂還給學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即教師不再局限于向學生問問題,而是善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教師從傳統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在同一平臺上互動研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這無疑能夠使課堂氣氛活躍化,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積極化。
其次教師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各個環節的學習中來,通過內心體驗內化成自己的理性思維和人文精神,同時鍛煉其理解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動手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離開學校課堂之后,仍然能夠主動自我延續和發展,這些在課堂中獲
四、組織好課堂教學,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古人云“非靜無以成學”這里的“靜”:指學生心情平靜、教室環境的安靜。在糟糕的課堂紀律之下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總聽到很多老師抱怨說:“現在的學生真是太難管了”,“越來越難教了”,迫使教師總是在課堂上說:“保持安靜”、“不要講話”、 “要注意聽講”、“精力集中”等等。我們上課時,如果學生睡著一片,這就需要及時調整方法,變講解為練習,或適時進行提問,還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聽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歌曲,比如在上鄧小平南巡談話時放音樂《春天的故事》、講《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時,播放《七子之歌》等。以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聽課的精力。關注每個學生,我們上課時一定要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精力,不讓其分心,緊跟老師。比如講試卷的時候,念完題目后可以抽學生回答“這道題該選什么啊?”或者讓大家就一起回答或者激發性提問,這些方法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加強對題目正確答案的印象。如果總是悶著頭聽,就很容易走神。要讓學生的眼睛看著黑板、看著老師,耳朵注意聽,手要在書上做記號、口要大聲朗讀、記憶,把他們的全身感官都調動起來,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習效率。
五、開展各種活動激趣
歷史活動又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課堂上,可以組織搶答賽、挑戰賽、評價歷史人物、我最喜歡的名人名言、故事會等。例如,學完春秋戰國的歷史后,就安排一節課讓學生講與歷史有關的成語故事;又如,學了三國的歷史后,就可開展“我講三國”的故事會。學完了一個單元的內容,可以組織學生復習,就可用搶答賽、挑戰賽來激勵學生認真復習和檢測學生的掌握程度。另一類是課外,可以舉辦“歷史手抄報”比賽、可以帶學生參觀歷史遺址、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歷史博物館和歷史影片、可以引導學生尋訪家鄉的歷史人物、可以讓學生做歷史社會調查等。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特別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有了飽滿的熱情,構建高效課堂就不難了。
作為教師,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標,轉變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踏踏實實做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就一定能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