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柱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235-01
隨著課改的推進,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改變,但作業的設置、布置、講解、評價等問題還有待提高。作業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有效的反思,同時教師可以獲得反饋信息,及時進行糾錯和指導。由于受到諸多現實因素的影響,中學生對物理作業的完成的有效性不高,對某些學生來說甚至可以算是無效作業。基于此現狀,只有從現實出發,從“有效”入手,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一、現階段中學物理作業存在的問題
練習模式單一化,毫無新鮮感可言,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成績主導,多練多算使學生成為做題機器,一些學生陷入題海戰術的泥潭;作業的布置太過于統一,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沒有針對性。作業的評價形式單一,一般都是由老師給出對錯,學生跟著訂正,對學生沒有激勵性。
從以上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中學物理作業在設置上沒有層次性,在作業的布置上沒有針對性,在作業的評價上沒有激勵性,在作業的講評上方法過于單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作業設計要重視開放性、層次性和趣味型
1、作業設計要開放,既可以與教材內容相聯系,也可以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還可以與社會活動“接軌”,題材廣泛,思路要開闊,要讓學生有"自由馳騁"的余地。
2、作業是設計不一定全部有老師來完成,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即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一定要求,自己編擬作業的內容。
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求知的欲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因此,作業的設計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有勁,就想躍躍欲試,這樣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很多。
4、根據班級學生的差異,設計適合不同基礎學生需要的多層次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使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消。
三、作業的布置不能“一刀切”,要有可選擇性
十個指頭有長短,學生學校能力存在著層次差異,只有作業不搞一刀切,才能使各種學生“各盡所知”完成作業,“各盡所能”做好作業,才能保證展示在教師眼前的作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作業形式要開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和表達的需要自主選擇。
布置作業時老師自己先做一遍,盡量做到難易要適度,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本,作業的難度以中等學生水平為準,設計要有梯度,有明確的目的和針對性的題目。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 布置學生作業應因人而異。讓分層的作業激起學生的挑戰性、好勝心,讓學生向難的題目發起挑戰,挑起學生不服輸的勁頭。
四、作業的完成時間要適當,要機動靈活
有的可以一兩天完成,有的可以一周內完成,有的還可以一月內完成,甚至可以一個學期完成。完成作業的方法要多樣,查閱、探究、調查、實踐……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請家長、老師來共同完成。
布置作業力求形式上的多樣性,除了課后書面作業外,還可以是口頭作業、課后小實驗,小制作、查資料和制作手抄報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對稍有改變的東西,都會有特別的好奇心,不同形式的作業,能發揮學生的其它方面的優勢,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五、檢查評估作業的方式要多樣化
作業評價時我們改變過去那種“區分性評價”為“激勵性評價”,對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學生寫不同的評語,特別是對性格較內向、感情較脆弱的盡量捕捉學生作業中的亮點,給予鼓勵、肯定,讓他們樹立其信心,看到今天比昨天好,相信明天比今天一定會更好;對進取心較強的,但又較容易滿足于現狀的學生,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要多指出存在問題,給他們以適當的壓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改變過去這種單一的評價形式為多向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作業的評價中去。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等多元多向評價,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把評價權交給學生,真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同時,也可讓家長參與到評價系統中,請家長對孩子在家中、社會上的表現做正確客觀的評價。總之,通過主體評價與客體評價有機結合,實現評價多元化、民主化、多層次化,從而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自信生長環境中得到可持續性發展。
六、作業的講解要突出重點,易錯點、疑難點重點講解。還要注意作業講解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課前講解與表揚。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利用課前的1~2分鐘時間點評作業情況,或表揚做得較好的學生,可讓學生增強信心和興趣,起到“有錯改錯,無錯加勉”的作用。
2、易錯題、疑難題可由老師集體講解。也可以讓作業完成比較好的同學匯報展示,也可讓小組間進行交流探究,講解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共同合作,共同提高的過程。
3、個別學生單獨輔導與反饋。對于屢次作業不好的學生,可能需要個別的特別輔導。這時就該找到這些學生,給予連續一周或更長時間的單獨輔導,以期改變現狀,促進這些學生的進步。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精而細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真正將“輕負優質”教育落到實處,真正提高中學物理作業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