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慶麗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250-03
導讀: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的能力和才干出自他們的手指尖,孩子的手越巧,就越聰明。”在紙藝活動中,幼兒的情感體驗、聯想、表達表現是不同的、多元的、可變的。紙藝活動以其特有的手法向我們呈現多元化的狀態,讓幼兒能在動手的過程中更好的、更盡情的表達和表現,更進一步的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課題實踐活動中,我針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觀察、指導,促進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魏子堯,他思維活躍、愛動腦筋,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在平時的制作活動中有自己的想法并能付諸于行動,速度較快。在學習活動中,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能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平時的生活中喜歡探索新鮮的事物,并通過自己的擺弄創造出新的玩法。在幾次紙藝活動中,我重點關注魏子堯的表現并給予指導,引導他主動學習,促進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
鏡頭一:撕紙《小花蛇》
在紙藝區中,我給孩子們準備了許多報紙,要求孩子一次只能用一張報紙撕,不能撕斷,不能用膠棒連接。活動開始了。萌萌取了一張紙,在手里轉來轉去,不一會兒,他從正方形的一角開始直直地像撕面條一樣往前撕,可是一不小心就撕斷了。他看了看被自己撕斷的紙片,說:“我這里應該要轉彎的,可是我沒有轉。”老師說:“沒關系,再試一次!”這一次,他快撕到頭時再轉過來繼續直直地撕面條,沒過多久就完成了。小朋友請他分享自己的撕紙方法,他興高采烈地將自己的作品和同伴們一起分享,聽完他的介紹,老師說道:“萌萌用來回撕的方法的方法把小蛇撕得長長的,真的很棒哦!”周圍小朋友都鼓掌表揚萌萌,萌萌笑了。這時,老師又提出了新問題:“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蛇睡覺時是什么樣子的嗎?”這是,萌萌搶著發言道:“小蛇睡覺時是盤在一起的,看上去小小的。”老師說:“小蛇盤在一起看上去很小,其實卻很長。小朋友,你們還有不一樣的撕法能把小蛇撕得常常的嗎?”思考了一番,萌萌回答道:“我們可以模仿小蛇盤著的樣子,一圈一圈往里面撕,這樣也許小蛇也會變得很長。”
幼兒行為分析:
活動中當萌萌遇到困難之后,在老師的鼓勵下,他沒有氣餒,并再次進行了嘗試。師幼間的互動、為萌萌提供適時、適度的幫助和支持,激發了萌萌學習的積極性。萌萌能對老師的提示語進行思考,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創新,用不同的方法成功地撕出了長長的“紙蛇。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學習搭建了的支架,鼓勵、支持引導萌萌創新、探索。”。
輔導策略
1、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生活、有趣、有感知、有利于孩子的個性表達,又對幼兒已有的技能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的過程能更有利于發揮幼兒個性創造。
2、為幼兒提供創造性的生活環境,對于點滴創造,都要給與充分的、及時的鼓勵、肯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產生愉快的情感。
鏡頭二: 剪紙《拉花》
圣誕節快到了,紙藝區的孩子們正議論著用什么布置活動室 ,后來經過討論一致決定用 “拉花”布置環境。我演示剪出單個拉花圖案,然后又提出一個問題:“怎樣剪讓拉花連接起來?”首先我請了一名幼兒演示自己剪紙方法:這位小朋友把多張紙疊在一起剪。孩子們議論紛紛,萌萌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樣剪出來的拉花是單個的,不是連在一起。”隨后我又開始追問:“怎樣才能剪出連在一起的拉花呢?”萌萌說:“要先折,然后再畫圖案,最后剪。”隨后,我提出讓他演示折的方法,他拿起一張紙,將紙從一邊卷著往里折。可是,不一會兒就有小朋友指出萌萌的折法是錯誤的,并且上前示范了正確地方法,萌萌顯得有些哭喪但依然認真地看著正確的折法,我安慰她道:“沒事的,嘗試錯誤能讓你學到本領啊!”。隨后萌萌認真地開始制作,當他折好時,興奮地對同伴說:“瞧!我會折了,我折成功了!”老師走到身邊,輕輕地對他說:“折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可以設計圖案了!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是個很棒的設計師!”說完,萌萌又拿起畫筆開始設計圖案。交流環節,老師請萌萌上前介紹自己的作品,可有小朋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萌萌,你畫的圖案怎么左右兩邊不一樣呀,這樣的圣誕樹怎么能立起來呀!”萌萌有些失落,好像再思考著什么問題。下課的時候,萌萌走到老師身邊,說:“自己想到了不一樣的制作方法做拉花。”老師建議他以后可以再嘗試一下。
幼兒行為分析:
教師的賞識、同伴的認可是推進幼兒創新的不竭動力。活動中,萌萌大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想法和制作過程,當自己的想法遭到否定后,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萌萌調整了心態,以一個更好的狀態投入學習中。同伴提出異議,更加激發了他創作的欲望,進而他學以致用,大膽創新,想到了對稱剪的方法完成了拉花。
采取的輔導策略:
1、教師的評價方式也應考慮到個體差異,評價要觀察制作的整個過程,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肯定、激勵幼兒,激發幼兒創造的欲望,。
2、充分調動幼兒間互動評價,用孩子的眼光欣賞孩子的作品,讓同伴之間互相學習,相互促進,進而迸發創造的火花。
鏡頭三:剪紙《雪花》
區域活動中,小朋友經過商量決定根據示意圖各自制作一片雪花瓣。萌萌率先完成了自己的一片雪花瓣,他一邊等待一邊幫助其他小朋友。不一會兒,大伙兒都完成了,大家進入到了合作粘貼的環節。這時,組內的段麗然小朋友疑惑地問大伙兒:“咦!你們知道以前老師是怎樣連接的嗎?你們有誰還記得嗎?”這時,一邊的高文靜連忙說:“老師沒有連接,只是說用合作的方法。”一旁的方文杰摸摸頭,嘆了口氣,說:“到底該怎么連接,這可真是個難題!”組內的李璐動手能力比較強,她說:“讓我來試試。”說著,她接過雪花瓣,試圖用膠棒將兩片雪花瓣連在一起,可是雪花瓣比較大,連的時候拿不住總是掉。這時,一旁的萌萌見了說:“我覺得就是像李璐這樣連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可一個人很難完成。我們有這么多人,每人都出一份力,也許就能解決了。”大家將信將疑地看著他,只見魏子堯把雪花瓣分發給大家,說:“我們每人拿一片在桌子中間擺好,每一個人用手捏住兩個雪花瓣的連接處。”一邊說一邊示范,說完大家都試著用他說的方法將雪花瓣擺好并用手捏住。這時,黃忠琳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我們都捏著雪花,誰來粘啊?”萌萌想了一會兒了,說:“這個好辦!我捏兩個,李璐你來粘。”大家齊心協力,不一會兒,美麗的雪花制作成功,孩子們開心極了!
幼兒行為分析:
當孩子因為“合作”而一籌莫展時,在孩子討論的過程中,萌萌自發地成為了成為了組內的“核心人物”,對確定小組合作目標、分工、完成任務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在合作制作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想法和意見都融進去,不僅萌萌自身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帶動了身邊的幼兒,在合作學習中一起進步、創新。
輔導策略:
1、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多元表現活動各個環節,提供一些讓幼兒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機會,調動幼兒的情感,挖掘幼兒的創新能力。
2、通過教師角色轉變、教育行為的改變營造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有的放矢,讓位于幼兒,給幼兒充分自主創新空間。
反思總結:
一、提供創造性的活動環境,肯定幼兒的點滴創造,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在剪紙活動中,哪怕是點滴的創造,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讓幼兒從內心覺得自己做得好,自信心增強,從而產生愉快的情感,這種情感能激發幼兒進行思考、創造,只要幼兒剪的與老師不重樣,或稍有變化,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和贊揚,使幼兒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更大的創造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