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 要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人文價值、管理理念、辦學理念的重要反映。一個特色鮮明的學校,一定由特色的且達成師生共識的校園文化作支撐,而校本課程是體現特色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國當前的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普遍存在:校園文化建設沒有深入人心、校園文化建設忽視了教師的重要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因勢利導、將特色校本課程等同于特色校園文化等問題。將校本課程融入到中小學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以校園文化實現校本課程開發,以校本課程促進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不僅能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而且有利于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整體競爭力。
關鍵詞 校本課程 校園文化 基礎教育 教育治理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58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ampus Cultur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ake Wuhan Xingou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LI Jun
(Faculty of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the school's humanistic values,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school running ideas. A distinctive school must be supported by campus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a common understand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China's current schoo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widesprea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not accepted by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the light of its general trend is not equal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etc..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campus culture,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convex school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school's reput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ampus culture; basic education; education governance
2006年,《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指出要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已由工業化社會進入知識經濟型社會,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人才的創新,單一的學校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建設要突出特色與個性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而以校本課程建設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僅為校園文化特色注入了新鮮的元素,更成為推動學校向精品學校、品牌學校不斷邁進的強大內驅。[1]
1 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屬于浩瀚無垠的文化中的一部分,要弄清校園文化的內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文化。《辭?!分袑τ谖幕亩x,廣義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杜=颥F代詞典》中對文化的界定是人類能力的高度發展,即訓練與經驗而促成的身心的發展、鍛煉、修養,或是人類社會智力發展的證據、文明,如藝術、科學等。
校園文化包含“文化”的概念,它首先是對社會文化的選擇、吸收并賦予了自己學校意志和個性的文化范式。[2]校園文化通過有形的或無形的事物影響學校成員的價值信念而對他們的態度和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使所有成員接受學校的價值信念系統,并內化為行為自覺,形成有利于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的行為。筆者對于中小學校園文化的理解是,由學校全體師生共同參與,通過整合學校中各種有形的和無形的因素,形成全體中小學師生共同遵循的價值理念,凸顯學校辦學特色的行為。
湖北省武漢市新溝中學創建于1958年9月,坐落于兩河交匯的東西湖區新溝鎮,學校本著“依托校本課程的開發,促進學校特色發展”的理念,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認真調研,廣泛征求社會、家長、教師以及學生的意見,根據學?,F有的條件和資源,結合學校師資水平現狀以及學生的現狀,著眼于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進行以“葉子畫”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開發,對師生水平的提高和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2 當前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靈魂和象征。[3]然而,當前中小學校園建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客觀公正的看待這些問題,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發揮全體師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建設校園文化的必由之路。
2.1 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精神引領
一提到校園文化建設,很多人就會想到就是學校的各種硬件設施建設,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校的校舍越來越漂亮,教學設施越來越完備,然而,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還是沒有自己的特色,究其深層原因,是因為校領導沒有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進行足夠的重視,師生缺乏精神文化的引領。因此,對于校園文化建設,不是簡單的物質文化建設,而是要考慮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種隱形的精神力量對師生產生持久深刻的影響,使全體師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2.2 校園文化建設忽視了廣大師生的重要作用
目前很多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都是由學校的領導和部分骨干教師來決定的,忽視了廣大一線教師和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產生最直接、最快速的影響,教師對校園文化的建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校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就是教師,他們能從學生的言行舉止中了解學生有哪些需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育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學校的各種舉措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的。因此,建設校園文化不考慮教師學生的意見,那么各種建設只是形同虛設。
2.3 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因勢利導
我國所要建設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之所以用特色來規劃我國的發展方向,是在充分考慮我國地理位置、文化傳統、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做出的正確決定?!疤厣笔且粋€事物或一種事物顯著區別于其他事物的風格和形式,有特色的事物更容易被人們銘記。校園文化建設更需要有自己的特色,這是一個學校價值觀的外在表現。然而,當前一些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趨于雷同,相互抄襲的現象,如相似的校訓、類似的校園環境設計等,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彰顯特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不懂得因地制宜,利用學校自身的物質、文化,歷史資源進行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而只是盲目攀比,有的學??磩e的學校搞什么就立即模仿,而不考慮學校自身師資、辦學理念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最終往往導致應然和實然相差甚遠。
3 利用校本課程助推校園文化建設
校本課程是學校結合自身特點形成的能夠體現學校自身特色的課程,它的開發和實施不僅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更能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以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主張是:在共建課程文化的過程中推動特色校園文化的構建,以特色課程的實施為軸心彰顯校園文化特色。
3.1 加強中小學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影響著全體師生的思想行為方式,精神文化能夠使學校師生呈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強校園文化的引導性和凝聚性功能,必須將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地位。[4]
3.1.1 充分發揮校長領導力
陶行知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毙iL的戰略眼光決定了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一所好學校實際是校長辦學思想個性化的表現,校長要發揮其領導力與執行力的作用,校長應當擔負起建設特色校園文化的重任,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校長是校園文化的創建者、管理者和領導者,如果校長會管理校園文化,那么校園文化一定會成就這個校長和他的學校。[5]在當前校園文化建設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下,校長要著重進行精神文化建設,使全體師生形成思想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敖逃乃囆g在于,不僅要使人的關系、成人的榜樣和語言以及集體里的精心保持的種種傳統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質和精神財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盵6]
3.1.2 調動全體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教師通過課堂的教育教學能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通過課外活動的參與能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通過參加學校會議能將學校要求傳達給學生,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主導作用,每個教師都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學校要重視廣大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校園文化建設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想法,不僅能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增加對學校的熱愛,形成了一種溫馨友愛的校園文化。
3.1.3 提高家長和社區的參與度
現在社會在教育中越來越重視家長的參與,倡導家校合作。校園文化建設征求家長的意見,可以從不同的側面了解學生的需求,進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另一方面,家長能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獨特的意見,有利于增加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性,同時,通過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家長能更深入地了解學校,從而提高對學校的認同感,這無疑是促進學校發展的外在動力。校園文化建設還可以聯系社區,使社區教育以學生為中心,讓社區對校園的文化進行輻射,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使社區與學校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家庭,環環相扣,讓學生始終沐浴在校園文化的氛圍之中。
3.2 深入挖掘學校自身優勢,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一所學校的產生不是簡單的說建設就建設,而是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基礎上決定的,每所學校的建設與發展,都有著其獨特的優勢,要深入挖掘學校的這些優勢,使之成為學校建設特色校園文化的依據,從而以點帶面,使特色校園文化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時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歷史文化資源,在深入了解學校歷史的基礎上創新,使校園文化建設具有歷史基礎,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形成自身優勢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3.3 基于校本課程加深拓展校園文化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在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獨特優勢、了解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實現個性發展,有利于培養具有鮮明個性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新溝中學目前的問題是只有特色課程“葉子畫”,但沒有將特色滲透到各學科,也沒有延伸、滲透打造特色的校園文化,因此校園文化與特色課程脫節。應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在語文、科學、生物、科學、品德、美術等課程中滲透以“葉子畫”為主題的校本課程,抓住優勢資源,站在特色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深化、延伸、拓展,將其形成校園文化,以使生命教育的校園文化真正成為師生心目中的共同的發展愿景。
例如,在語文課程中挖據、滲透與“葉子”有關的校本課程,旨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一方面,使學生體驗葉子從一粒種子的萌發到成熟之后的脫落所經歷的成長變化,可以啟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感悟生命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聯想自身的成長經歷,從嬰兒到長大成人,猶如葉子從嫩芽到成熟,從家庭教育的啟蒙,到學校教育的正規化習得和成長,再到步入社會并回饋社會,正如葉子的成長過程,是土壤給了葉子發芽的內在條件,空氣、陽光給了葉子成長的外在條件,最后葉子又以“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形式回饋給土壤。這是一個充滿愛的教育課程,通過語文校本課程的教育教學,將厚德載物的中華文化在校園文化充分體現出來。
科學課程中滲透校本課程,能夠使學生走出教室,親近自然,通過學生自己創作的葉子畫,有利于學生動手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發明能力。
生物課程中滲透校本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植物從一粒種子到參天大樹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過程、需要怎樣的呵護,了解植物的內部結構和功能,建立結構和功能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對植物從微觀到宏觀的全面系統的了解,掌握了一套分析事物的方法,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自己進行栽種樹木花草,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
新溝中學學生創作葉子畫所使用的都是自然掉落的葉子,品德課程中滲透“葉子畫”校本課程,能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形成學校的環保理念,有利于學校形成干凈整潔的校園文化環境。
美術課程中滲透校本課程,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手中的工具進行自主創作,并通過對葉子畫的賞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同時,在學校中可以開展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融合課程,利用融合課程將生命教育理念滲透到學校管理工作、課程學習教學、教師、學生以及校園建設之中,積極促進校園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設。
新溝中學通過“葉子畫”校本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利用學校自身的獨特優勢,以校本課程體現特色校園文化,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學校形成了全體師生認同和遵循的核心價值,確立了指引學校發展、激勵師生行為的的共同愿景,培育傳承與創新結合、共性與個性兼備的學校精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武漢地域特色文化得到傳承與發揚,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得到充分體現。
本文系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項目代碼:090-044035)
參考文獻
[1] 潘亞軍,盧堯,汪學余.以校本課程建設促進三峽紅葉校園文化特色學校的發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15):34.
[2] 葛金國.校園文化:理論意蘊與實務運作[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4.
[3] 周友富 .對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7(2):116.
[4] 葛金國.校園文化建設導論[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4.
[5] 張東嬌.論學校文化與校長領導力[J].教育科學,2015(1):25.
[6] 蘇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