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秀
[摘要]在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后備力量,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意義毋庸置疑。隱性教育本質上屬于一種無形的內化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同樣是基于理論的思想意識引導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應用隱性教育實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舉措,有利于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思想意識當中的深化。本文將以此為出發點,淺談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踐行方略。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教育;踐行方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20-0065-02
近些年來,全球一體化發展進程尤為迅猛,國際領域當中的多元文化借互聯網優勢打開了無限廣闊的傳播空間,致使各種思想大范圍傳播,對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強勢的沖擊。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點,認知的成熟度決定了多元文化思潮對其思想觀念的影響至深,當前針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由此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以我國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來看,情況并不樂觀,大學生身負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之重任,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意義重大。然而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依然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而盲目重視理論灌輸,實難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利于大學生思想道德覺悟的提升和正向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養成。從本質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屬于一種內化教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脫離了傳統理論教育的束縛,重點強調潛移默化的引導教育,根本宗旨在于能夠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因此,迎合時代發展的浪潮積極探尋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踐行方略具有特定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所謂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實踐,通過潛移默化式的影響方式對受教育者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理念在受教育者思想意識當中內化,進而形成對行為的有效主導。目的在于以一種抽象的教育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最優化。
根據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可以看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化教育最主要的特點就在于其所具有的隱蔽性,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承載到非實體的載體當中能夠使大學生接收到更多的訊息,從而通過自主化選擇促進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水平的提升,為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上看,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固然需要以理論知識作為基礎,但作為一種思想意識教育,應用隱性化方式執行教育實踐能夠起到更有效的約束性作用,通過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創設良好的思想政治環境氛圍,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其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以無形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音帶,有利于增進大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情感體驗,從而深化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的理解;第三,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同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能夠強化大學生的是非觀,引導大學生進一步整體化認識思想觀念與道德意識,從而促進思想政治覺悟的提升。
二、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踐行的意義
(一)有利于強化大學生道德意識
當代教育發展至今,素質教育理念越來越深入,同時教育的改革也明確定位了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信息渠道完全暢通的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正確認識自身的定位,扮演好引導者與啟發者的角色,摒棄傳統的權威性思想致力于強化對當代大學生道德意識的有效引導。傳統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僅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難以切實作用于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隱性教育則憑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彌補了顯性教育的諸多不足,并充分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從而有效強化大學生的道德意識。
(二)有利于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滲透力度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僅以課堂理論教學作為教育渠道,導致教育質量的發展受到著相當的限制。隱性教育理論的生成,實為傳統顯性教育的有效輔助,以無形的引導方式促進大學生思想認知的強化。大學生群體自有著與之相對應的年齡特點,情感體驗對于大學生良好思想意識養成的作用毋庸置疑,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過對大學生情感體驗的滿足進一步促進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從而作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隱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為大學生的行為規范指引了良好的前進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進一步促使學生在良好的外部環境之下,不斷調整自我的行為習慣,促進身心的健全化發展,由此可見,在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自我約束能力,則是大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能力素養。現階段,絕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行為規范,以硬性的規章制度為基礎,大學生對此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而隱性教育的方式則正好彌補了傳統教育方式的弊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四)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隱性教育,可以加快其心理發展和生理發展的進程,將素質教育的各項理念落實并踐行于實際的工作之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要在校園教育的引導之下,逐步加強對自我的有效教育,通過內外結合的方式,實現自我的規范化、科學化發展。在思政教育中,要利用隱性教育,滿足現階段學生的現實需求,并將科學科學需求和文化需求放在統一發展層面之中,實現情感溝通的目的,引發學生的思想共鳴,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是非觀、價值觀等。
三、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踐行方略
(一)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當代教育事業發展至今,學生的主體地位一而再被強調,由此決定了當代教育的轉型需要踐行“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通過師生之間平等關系的構建促進教育實效性的提升。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教育者有必要明確隱性教育的內涵與意義,打破傳統的權威式教學理念,深入大學生群體當中做好與大學生群體的有效溝通,以先進的思想理論體系作為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具體而言,應當在實施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緊密圍繞素質教育核心,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滲透,貫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當中。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大教育理念的改革力度,切實根據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實際狀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屬性,為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建立并完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需要依賴于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對此本文認為高校應當對此予以應有的重視,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切實認識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以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為核心,利用現代化的方式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當代教育的所有學科體系當中,并加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力度,制定專門深入研究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小組,打造持續化工作機制;其次,完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評價標準,整合定性與定量分析,并最大程度保證評估指標的科學性;最后,高校應發揮應有的作用重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養,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并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以保證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整合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育素材,以潛移默化的途徑對學生進行隱性教育,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發揮重要的引導和啟迪作用,保證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高校要在傳統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優化思政教育新資源,并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素材。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體教育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滲透教育。例如,教育工作者在對某項思政教育信息進行傳播與教育時,可以通過傳統媒體的檢驗,保證其內容的真實性和積極性,進而通過微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客觀化、平衡化和精細化的思想政治輿論格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權威性和威信力,通過新媒體思政信息的傳播,使學生實現思想意識到行為習慣的有效轉變,將以思政教育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到新媒體傳播之中,傳播社會正能量,實現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隱性教育。
(四)創新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首先,高校應當切實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當中,發揮隱性教育對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作用,迎合時代的現代化發展浪潮加大對新媒體的利用率,確保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圍的有效擴大。并探索適合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思政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感染力,強化其感染力,課后,學生可以與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化覆蓋。并借各種電子化渠道密切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掌握學生的思想觀念動態變化,以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踐行已然成為了新形勢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高校應當明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意義,多措并舉致力于推動隱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度融合。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