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和
摘 要: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必修課程,它既是意識行為方面的體現,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衡量。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從小就在心中形成道德觀念,將學生培養成社會的棟梁之材。文章立足于案例教學法對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推動作用,提出構建以案例教學為中心的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措施。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案例教學;課堂構建;道德觀念;合格公民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6-0010-01
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對社會的整體認知是道德教育的最終目標,而學校對學生開展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是必不可缺的途徑。如今,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過于形式化,缺少新穎性和趣味性,造成很多學生漠然視之,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會產生不利影響。為提高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興趣,教師可采取案例生成式教學方法,利用具有針對性、說服力的事例指引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幫助學生養成樂于助人、積極向上的崇高品質。本文立足于案例教學法對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推動作用,提出構建以案例教學為中心的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有效措施。
一、案例教學對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推動作用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指教師將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事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是一種建立于具體事件之上輔助說明課本內容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一大特點是以典型事例作為學習的導引,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以例導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等,這些內容中包括很多重要卻又“乏味”的概念名詞。對于這些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概念名詞來說,教師絕不能機械地按課本內容進行講解,這樣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流程與進度,并采用案例教學法使課堂處在動態循環和不斷升華的過程中,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及陶冶情操的需求。案例都是有教育價值的,只要教師會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案例,并將其科學運用到品德與社會課堂中來,就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構建以案例教學為中心的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融入生活案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品德與社會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門課程的支柱就是案例分析,所以,教師的教學設計絕不能粗線條勾勒,教師唯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才有助于學生構建維權和自我保護意識。教師要學會運用案例生成進行精彩的演講,使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增強教學的實效。品德與社會課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道德品質與社會意識,雖然小學生與社會接觸不多,但是在心底植入維權觀念總是一種正確的選擇。例如,教學遼師大版課本中“珍惜人類共有的家園”的“黃色警燈已經亮起”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若只是以圖片、文字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學生并不會產生太多的感受。教師若利用多媒體設備出示土地沙化、河流污染、森林被砍伐等生活事例的視頻,就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震撼。觀看完之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師就可以順利導入教學內容。另外,教師挑選教學案例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與心理發展水平,挑選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從案例的生成到展示過程,教師都要仔細核對。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并積累生活經驗。
(2)進行模擬實驗,有效建構案例課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必須掌握已有的品德知識,并逐步拓建自己的社會觀念。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體現在對課程的追求之上,因此,為了讓學生心中始終持有對正義的衡量標準,教師應加大力度宣傳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宗旨及目標。要想讓品德與社會教學更加靈動高效,教師的授課形式不能局限于教室,還應該重視開展課堂外的教學實踐,應該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對于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來說,教師的責任是比較重大的,教師必須在基礎性與有效性得到有機統一的基礎上,才能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有時,由于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和經驗,有些學生會受到一些意外傷害,這讓學生、家長、教師都痛苦不堪。因此,品德與社會教師應該主動承擔起幫助學生構建自我保護和逃生的意識與能力。教師可建議學校定期舉辦一些逃生模擬練習,如地震逃生、火災演習等,開展這些活動時一定要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 例如,學習火災急救相關知識時,教師要告知學生一定要往通風處移動,可采取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等措施。在正式演習的過程中,學生千萬不要慌亂,一定要保持鎮定且能夠快速找到安全之地。學生在真實的演習場景中,能夠認真對待所學內容,體悟到逃生的重要性,這就是案例教學的好處。
三、結束語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如果學生不重視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不能從小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形成基本的善惡、是非觀,那么學生的成長道路將崎嶇不平。因此,品德與社會教師應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在心中形成道德觀念,為學生成長為社會棟梁之材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濟慧,蔡琴.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學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學案例的剖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06).
[2]檀傳寶.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