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秋芬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數學課堂上有許多創新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數學是一門知識系統完整且關聯性較強的學科,但是具有每個知識點又相對獨立的特點,在小學數學中運用圖示教學法進行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文章結合作者實際教學實例來闡述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圖示法進行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示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一、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圖示教學法的意義
1.形象具體,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和直觀圖像結合起來,老師邊講邊畫,加深學生的理解,不僅讓教學更具有趣味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僅用口語去講解,很難將其準確地描述出來,甚至會讓學生理解出錯。而如果將這些概念直接用簡單的圖形繪制出來,可以讓學生短時間內就有明確的認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圖文并茂,發散思維
在小學課堂上教師應用圖示法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學生的特點,對教學的難點、重點等內容,巧妙地設計出各種圖形及表格供學生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教學的重點直觀地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加深記憶。部分內容需要師生討論、生生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在這樣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更容易被激發,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二、學數學圖示法教學策略的應用
1.巧用圖示法優化數學結構,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圖示教學法要求教師充分把握教材內容,將教材中的知識點結合在一起,并通過圖形形象地體現出來,這種教學方式更為具體、直觀和嚴謹,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知識。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其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并能夠比較各種角的大小,學會畫角并能初步解決相關問題。在教學開始之前,我先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預習,以便他們能夠對角有一個初步認識。在教學開始后,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各種角,我畫了一幅學校操場的主題圖,讓學生在這張圖里面去尋找不同的角,并利用一些客觀的實物來給學生展示角,讓他們能夠認識角并認識角各個部分的名稱。在學習之后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繪制各種角,并能夠將本課堂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將生活中的事物和課堂上的知識聯系起來,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善用圖示法激發學生思維,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通過圖示法進行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激發學生思維想象的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想象力較為豐富,教師除了自己設計圖形,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去設計圖形,在繪制的過程中,學生既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也會激發其學習潛能,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3.利用圖示法建立錯題集,復習與鞏固所學知識
在小學階段,雖然學生的想象力較豐富,求知欲較強烈,但是自我反思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很多時候教師布置學生去整理數學錯題時,學生往往認為只需要將錯題填上正確答案交給老師即可,甚至有部分學生表現出抵觸情緒。我認為,如果想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轉變學生的固有觀念,讓他們正確面對錯題。同樣,我采用圖示教學法來讓學生進行學習總結及反思。例如,在教學結束后,我會用樹干來表示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再讓學生在樹的分枝上填寫上各個知識脈絡,并在樹葉上寫上自己這部分的錯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梳理,將本節課中所有的錯題都整理出來,這樣不僅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教會他們能從多方面、多層次考慮問題的方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利用圖示法教學能夠有效優化課堂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利用圖形、圖像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反思,建立相應的錯題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利用圖示教學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教師的教學效果,促進數學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湖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實效性[J].學周刊,2015,7(33): 93.
[2]閆少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科技創新導報,2015,3(13):118-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