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根++吳光輝++蔡智基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23.043
[摘要] 目的 對實行神經外科手術的患者術后顱內感染情況進行觀察。方法 方便選取2010年3月—2017年3月到該院接受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的62例顱內感染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在分析患者顱內感染情況的基礎上,對患者采取相應的對癥治療。 結果 治療前患者的體溫為(38.7±1.01)℃,CSF糖定量為(0.23±0.03)g/L,蛋白定量為(0.61±0.04)g/L,外周血液中的白細胞濃度為(2.33±0.11)×1010 L,腦脊液中的白細胞濃度為(2.53±0.05)×107 L;治療后患者的體溫為(36.7±1.32)℃,CSF糖定量為(0.44±0.05)g/L,蛋白定量為(0.46±0.03)g/L,外周血液中的白細胞濃度為(1.02±0.07)×1010 L,腦脊液中的白細胞濃度為(1.01±0.03)×107L。所有患者治療后的體溫及蛋白定量、腦脊液中的白細胞濃度及外周血液中的白細胞濃度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所有患者的CSF糖定量均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出現顱內感染癥狀的患者,應在全面分析其感染情況的基礎上,采取相關的對癥治療方案,這樣方能促進患者的更好康復。
[關鍵詞] 神經外科;顱內感染;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8(b)-0043-03
Clinical Analysi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HUANG Pei-gen, WU Guang-hui, CAI Zhi-j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Ning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ingde, Fujian Province, 352100 China
[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observe the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in neurosurgery.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who underwent neurosurgical treatment from March 2010 to March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ymptomatic treatment. Results The body temperature was (38.7±1.01)℃, the rate of CSF sugar was (0.23±0.03)g/L, the protein was (0.61±0.04)g/L, the white blood cell concentration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as (2.33±0.11)×1010 L, the concentration of leukocyte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was(2.53±0.05)×107 L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body temperature was(36.7±1.32)℃, CSF sugar was (0.44±0.05)g/L, the protein was (0.46±0.03)g/L, the white blood cell concentration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as(1.02±0.07)×1010 L,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leukocyte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was (1.01±0.03)×107L(P<0.05), and the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all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 and the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all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fec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and then the relevant symptomatic treatment programs can be obtained, so as to promote better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reatmentendprint
神經外科手術患者除了必須面對手術中的風險,還必須面對術后感染。誘發術后顱內感染的因素有很多,而且術后顱內感染是一種比較危急的神經外科術后并發癥,如果無法得到及時的處理,除了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外,甚至還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為此,該文將2010年3月—2017年3月到該院接受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的62例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對實行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術后顱內感染情況進行了觀察,并結合觀察結果制定出了相應的治療對策,以期有效的改善神經外科手術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到該院接受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的62例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其中29例為女性,33例為男性;最大年齡為69歲,最小年齡為25歲,平均年齡為(43.2±2.7)歲。其中7例為腦積水,29例為內外開放型顱腦損傷,9例實行過腦外引流術,3例顱內腫瘤,14例為腦出血。所有患者在術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顱內感染情況,詳細記錄患者的術后癥狀,詳細見如下:該次研究中的62例患者均在術后4 d左右相繼出現體溫上升情況,最高體溫達到41.7℃,平均體溫為38.7℃,患者在發生感染情況之后,均伴有頭痛、嘔吐、意識不清等癥狀,同時,患者的GCS評分也逐漸出現下降情況。對所有患者實施臨床觀測,62例患者的腦膜刺激檢查結果均為陽性,其腦脊液白細胞檢測結果顯示,CSF糖定量低于0.45 g/L,蛋白定量超過0.45 g/L,腦脊液中的白細胞濃度超過107/L,外周血液中白細胞濃度超過1010/L。其中有3例患者發生癲癇癥狀,3例患者出現皮下積液癥狀,43例患者出現CSF漏情況。
1.2 方法
在術后觀察期間,對所有患者實施CSF藥敏性測試,并對患者的CSF泄漏狀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發生CSF泄漏情況的有43例,在發現CSF泄露情況后,有關醫護人員立即實施了處理與救治,采用添加了慶大霉素的生理鹽水對泄露部位實施了清創處理,在縫合泄露部位之后,同時利用抗生素對其實施消炎抗菌治療。根據43例患者的具體狀況,分別對其中6例患者實施了CSF持續引流手術治療,對其中13例患者實施了CSF腰椎穿刺釋放治療,對其中的24例患者實施了CSF漏修補手術治療。19例患者未發生CSF泄漏情況,針對這19例患者的具體狀況,分別對其采取了相應的抗菌消炎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體溫、CSF糖定量、蛋白定量、腦脊液中的白細胞濃度及外周血液中的白細胞濃度。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將所有得出的數據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治療后,所有患者的體溫及蛋白定量、腦脊液中的白細胞濃度及外周血液中的白細胞濃度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所有患者的CSF糖定量均明顯于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神經外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腦內腫瘤患者和腦外傷顱內血腫患者,此類患者往往會伴有復合傷或開放性傷口,而且出血量比較多[2]。在接受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后,其極易發生腦積水、腦水腫以及腦膨脹等癥狀,從而誘發顱內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3]。國內關于誘發神經外科手術顱內感染原因的研究有很多,通過分析可以發現,誘發神經外科手術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①實施1次手術的操作時間過長或2次手術的實施等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顱內感染的發生率[4];②抗菌藥物的使用,如果未把握好防范感染的抗菌藥物的使用時機,也有可能誘發顱內感染;③術后出現CSF泄漏,如果出現CSF泄漏情況,極有可能增加細菌入侵顱內的風險,從而誘發顱內感染[5];④引流手術,細菌極易隨引流液和引流管進入患者顱內,從而誘發顱內感染;⑤后顱窩術的操作,如果后顱窩術操作不恰當,極有可能造成CSF泄漏,從而增加顱內感染的風險;⑥人工腦膜或分流管的長期留置,如果長期留置人工腦膜或分流管,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細菌入侵顱內的風險;⑦患者的年齡,由于年齡較大患者的免疫力往往比較相對較差,所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顱內感染的風險[6]。
有很多因素均會誘發顱內感染,而若要對患者采取治療,則必須先清楚地掌握病因,在明確病因之后方能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從而提升治療效果[7]。針對發生神經外科手術顱內感染的患者,應當根據誘發顱內感染的不同原因,采取相應的救治辦法:針對因異物置入而誘發顱內感染的患者,應先清理掉感染灶之后再將異物清除掉;針對因CSF泄漏而誘發顱內感染的患者,必須先對泄漏部位進行縫合處理,接著再利用添加了慶大霉素的生理鹽水對泄漏部位進行清創處理;在使用抗菌藥物時,必須根據患者的藥敏測試結果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并對其使用劑量加以合理的控制;針對感染程度較為輕微的患者,可通過靜脈滴注抗菌藥物的方法進行處理,而針對感染程度比較嚴重的患者,應當在靜脈滴注抗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再實行相應的CSF持續引流手術治療、CSF穿刺釋放手術治療或CSF遺漏修補手術治療。然而,倘若抗菌藥物的使用劑量過大,極易引發神經刺激或腦膜癥狀,所以,在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必須合理地把控好抗菌藥物的使用劑量。該次研究在全面分析62例患者顱內感染病因的基礎上,對其實行了對癥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經過治療后,患者的體溫、CSF糖定量、蛋白定量、腦脊液中的白細胞濃度及外周血液中的白細胞濃度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針對神經外科手術顱內感染情況,除了可以采取對癥治療外,還必須對預防策略加以高度重視。在手術治療期間,必須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而且還必須合理地控制好手術時間。此外,術后應當盡早排除引流管,以降低感染發生率,同時還必須將營養定量支持嚴格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在術后極易出來一定程度的顱內感染癥狀,針對出現顱內感染癥狀的患者,應在全面分析其感染情況的基礎上,采取相關的對癥治療方案,同時還必須做好相關的預防對策,這樣方能促進患者的更好康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松坡,高玉松,胡承嘯,等.神經外科手術后顱內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1):29-32
[2] 陳沖.神經外科手術后顱內感染 17 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1(18):3725.
[3] 楊欣剛,安海龍,仲曉軍,等.腰大池持續引流聯合抗菌藥物治療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療效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12(4):805-806.
[4] 惠軍,張彬,左毅,等.鞘內注射藥物聯合腰大池置管持續引流術對顱腦術后顱內感染治療效果評價[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6,15(17):1667-1670.
[5] 陳貞君,傅祥湞,李華.利奈唑胺與萬古霉素治療顱內感染的 療效對比觀察[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10):1124-1125.
[6] 黃梓雄,方琦,林亨,等.神經外 科術后顱內感染的分析及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4):122-124.
[7] 王正茂.利奈唑胺治療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15,21(28):137-138.
[8] 王樹濤.神經外科手術顱內感染的臨床觀察與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15(54):60.
(收稿日期:2017-05-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