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儀明
[摘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在新時期對林業種苗產業的發展已經有了新的改進,該文筆者會針對我國國營林業現有的現狀以及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在林業的發展當中,林業種苗產業已經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為我國的園林美化和林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下面筆者將會簡要介紹種苗產業的現狀,并將種苗產業發展的特點做出論述并對當今我國林業種苗產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筆者將會對林業種苗產業的發展對策做出具體論述。
[關鍵詞]:林業種苗;現狀;發展對策;分析
[引言]: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承擔著負載林木遺傳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進林業發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種苗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林木種苗事業的發展為保障林業和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要培育出生長快、豐產性能好、經濟效益大等科技含量高的優質林木種苗,任務仍十分艱巨。本文著重探討一下林業種苗產業的發展【1】。
1、林業種苗產業發展的困境
1.1思想不夠解放
最突出的問題是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低,良種基地規模小、產量少,繁育樹種結構也不盡合理;裸根苗木多,容器苗木少;留床苗多,換床苗少;常規苗木多,綠化苗木少,適宜我省抗逆性強的林木良種更少,致使當前的種苗工作與林業快速跨越式發展不相適應。在造林工作上良種意識不強,良種繁育、種子貯備加工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設備落后,種苗良種選育推廣步伐緩慢。
1.2 質量監管落后
主要表現為種苗質量的監督管理與日益發育的種苗市場不協調。由于造林速度加快,一些假、偽、劣質種苗仍然在個別地方充斥市場,嚴重損害了種苗生產、經營、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同時,由于信息引導不夠,使一些地方出現了苗木過熱現象,造成了一般苗木大量過剩,而新品種、優質苗木又相對短缺。
1.3生產管理粗放
部分國有苗圃管理機制僵化,缺乏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等、靠、要”的思想嚴重,有待于深化改革。再加上長期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人員素質不高,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發揮龍頭和骨干作用【2】。
2、林業種苗發展的基本原則
2.1 堅持依法治種的原則
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林木種苗管理條例》,著力營造林木種苗發展的環境,強化林木種苗質量監管,凈化林木種苗市場,規范林木種苗市場秩序。
2.2 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
加強對林木種苗行業的分類指導,爭取將林木種質資源保存、林木良種選育與推廣、林木種子貯備等公益性事業,納入公共財政管理體系,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對商品性和產業化特征明顯的林木種苗生產、經營,在政府引導下,以產業化發展為主,依靠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實行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經營。
2.3 堅持質量優先的原則
鞏固和優化現有林木良種基地,加快申報建設新的林木良種基地,大力推進林木良種生產優化升級和更新換代,強化林木種苗生產和使用全過程的質量監管,促進林木種苗生產供應由數量保障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2.4 堅持科技興種的原則
面向林業生產實際,廣納科研院校人才,采取創新手段,開展林木種苗科學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加強林木種苗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提高運用科研成果的能力和水平,發揮林木種苗的命脈作用。
2.5 堅持統籌發展的原則
在加快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建設和林木種質資源保護保存的的同時,注重主要造林樹種、鄉土樹種和珍貴樹種的良種研發,為林木良種基地建設服務。積極推進市、縣林木種苗機構質量檢測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林木種苗行業管理機構能力建設。
3、保障林業種苗發展的有效措施
3.1 創造生產經營氛圍
林木種苗是造林綠化的基礎,要充分認識加快林木種苗發展對實施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及至整個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種苗建設作為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最重要的基礎保障來抓,作為“科技興林”的關鍵環節來抓,作為林業建設的一項長期的戰略措施來抓,堅持一把手抓種苗、超前抓種苗、下大力氣抓好林木種苗工作。按照《種子法》的有關規定設立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引種馴化、品種選育、區域試驗、審定推廣、種子基地維護、種子貯備等工作,特別是要落實好種苗貯備補助和林木良種補貼扶持政策。積極爭取金融機構對林木種苗發展的金融支持,把林木種子基地建設、種苗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納入林業建設計劃,并予以優先安排,促進種苗事業的健康發展。
3.2 提高種苗科技含量
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科技講座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種苗技術培訓,努力提高林農、果農的管理能力。加強種苗應用技術研究,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與科研院校聯合開展種苗科研攻關。根據林業六大工程建設及綠化需要,制定良種引進、示范、繁育、推廣規劃,開展抗逆性強的生態林良種、速生豐產用材林良種、優質經濟林良種的選育工作。篩選、組裝一批科研成果,建立和完善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良種推廣體系,加速推廣良種繁育、苗木培育、種苗包裝運輸等種苗生產、經營、流通環節的先進實用技術,提高林木種苗的科技含量。
3.3 加強基地建設管理
進一步加強對林木種苗管理隊伍的建設,提高種苗管理隊伍的服務能力的執法能力,充分發揮種苗管理隊伍在種苗行政許可證發放、種質資源保護、種苗執法、良種推廣,信息引導等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作用,切實將種苗管理職能轉變到“引導、規范、監管、服務”上來。同時以種苗生產基地為主體,充分發揮國有苗木基地的龍頭作用,形成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苗木生產供應體系。建設起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林木種苗行政管理體制。
結語:
創新改革機制,深化國有林木種苗基地體制改革,按市場機制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大力推進機制創新、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積極探索林木種苗發展的多種實現形式,鼓勵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則,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同時,改進對非公有制種苗企業服務和監管工作,加強對非公有制種苗生產者、經營者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增強種苗生產經營者的法制觀念。
【參考文獻】:
[1]郭翔. 新時期林業種苗產業的發展對策[J]. 中國林業產業,2016,(11):210. [2017-08-07].
[2]劉宇. 新時期林業種苗產業的發展對策[J]. 科技創新導報,2014,11(23):229. [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