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蘭新軍 李娜
【摘要】:在我國林業發展水平逐步提高的形勢下,有關部門逐漸將林木種苗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林木良種選育推廣、林木種源選擇管理、林木遺傳質量控制、林木種苗科技創新以及林木種苗執法能力強化等方面。本文從林木種苗工作現狀出發,對其發展方向進行探索。
【關鍵詞】:林木種苗工作;現狀;發展
林業是我國生態建設的核心,作為我國林業發展的基礎,林木種苗工作的開展對林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進一步推動陜西省周至縣林木種苗工作的發展,促進林業快速、穩定的建設,就需要結合陜西省周至縣林木種苗工作現狀,采取有效的策略優化并完善林木種苗工作。
1、 周至縣林木種苗工作現狀分析
對當前林木種苗生產現狀進行分析可知,其呈現出基地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趨勢,陜西省高標準營林綠化等造林活動,推動了周至縣林木種苗工作的發展,各地區牢牢把握住林木種苗緊缺、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有利時機,根據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策略,大力發展本縣林木種苗工作,堅持貫徹落實“政府指導、專業運作、服務林農、降低風險”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組建利益共同體,保證林木種苗市場運作的規范性,加強對林木種苗市場風險的防范,增大林木種苗產值,促使林木種苗工作獲得更高的效益。與此同時,在經營體制方面,周至縣的林木種苗經營形式較為靈活,以國有苗圃為龍頭,以基層集體苗圃為核心,以個體育苗為主體,建立了“多種所有制并存”的鄉、縣、村基層育苗網絡。
2、 周至縣林木種苗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林木種苗工作基礎設施不完善
現階段,從陜西省周至縣林木種苗整體工作狀況來看,林木種苗基地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在經營方式上,仍然沿用傳統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地方國有林木種苗基地沒有發揮出帶動作用。在林木樹種采集方面,工作條件較差,林木種子的利用率較低。同時,在林木樹種采集工作過程中,大多數林木種苗基地仍然采用傳統的人工方式作業,導致一些林木種質資源流失。
2.2林木種苗的市場競爭力較弱
相較于國有苗圃和基層集體苗圃來說,周至縣的個體育苗戶在市場競爭方面缺乏調解能力,在經營管理理念方面存在落后、守舊的問題。大多數個體育苗戶在育苗方面只是依靠過去的育苗經驗,難以隨著市場變化做出調整。再加上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導致林木種苗培育工作質量和水平難以得到保障,影響林木種苗的銷售情況,造成林木育苗戶的經濟損失,對周至縣林木種苗工作的開展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3、 周至縣林木種苗工作優化開展對策
3.1優化林木良種選育工作
在林木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方面,應當加強對優良樹種、花卉、中藥材等林木種苗基因資源的收集與保存,加大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建設力度,強化營林樹種、優良鄉土樹種、珍稀瀕危樹種的保護和收集。在林木良種選育方面,應當根據林業發展的重點和需求,結合常規育種技術,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從多方向、多目標開展林木良種選育工作,促使高產、高抗、優質的新型林木樹種成功培育。在林木良種培育技術方面,應當加強對林木良種培育和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構建完善的林木良種“選育-擴繁-栽培”技術體系。并且還應當加大對林木良種采集、加工設備的研制力度,逐步優化林木良種鑒別工作和質量檢測工作。在林木種苗生產、管理方面,需要聘請技術指導專家,促使林木種苗生產得到科學、合理的指導,另外,還應該加強技術合作小組的組建,促進技術交流和合作,進一步推動林木種苗生產、管理與科研的有機結合。
3.2增強林木優良種苗的生產力
為了增強林木種苗的生產力,應當從完善林木種苗生產供應體系、加強優質林木種苗基地建設和管理、健全林木種苗生產供應體系、加強林木種苗項目建設等方面著手,建立以國家重點林木種苗基地為核心,省級林木種苗基地為主體的林木種苗生產供應體系,其生產出的林木種苗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采集、加工、保存和使用。同時,還應當對省級重點林木種苗基地實施分類分區管理,完善林木種苗工作設施建設,實現林木種苗管理的精細化、生產的標準化。在林木種苗生產供應方面,可以運用訂單育苗的模式,將條件好、技術強的種苗基地作為保障性種苗基地,重點生產優質林木種苗和珍稀樹種。另外,還應當根據市場的發展,實時調整林木種苗生產供應情況,借助國家資金的支持,逐漸增強林木種苗的管理能力,加快林木種苗基地建設,促進林木種質資源得到系統、全面的管理。
3.3加強林木種苗市場監督和管理
在林木種苗市場監督、管理方面,應當堅持依法治種,保證林木種苗市場正常運作。首先,應當加大林木種苗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嚴格貫徹落實林木種苗生產許可制度,促進林木種苗生產經營得到規范。其次,對于生產經營假冒、劣質林木種苗,或破壞林木種質資源、亂引濫繁、濫采亂收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對相對典型的違法案件進行查處,維護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環境,保護從事林木種苗工作各方的利益,確保林木種苗的生產質量。
3.4優化林木種苗綜合服務
首先,應當加強林木種苗管理機構建設,組建高水平、高素質的林木種苗管理隊伍,保證林木種苗管理機構的公益性,對其工作投入一定經費,為林木種苗質量檢驗工作提供有利條件。同時,還應當加強對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培訓,為廣大基層林木育苗戶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幫助廣大育苗戶解決林木種苗栽培問題,保護育苗戶的個人利益。另外,需要強化林木種苗信息化建設、構建林木種苗的信息網絡,建立林木種苗栽培技術、交易信息查詢平臺,為廣大基層林木育苗戶提供種苗品種、價格、規格、數量等信息服務。在不同區域還應當建立不同級別的林木種苗交易市場、集散地,為林木種苗交易提供場所,為信息交流提供平臺。積極鼓勵機關團體干部職工、企事業單位、城鎮居民、私營企業家以及一些有能力的農戶,以合伙或者單獨經營開發的形式,共同為當地林木種苗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結語
綜合上述,在林木種苗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基于現代林業發展理念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采取分類管理、分區經營的策略,堅持科學育種、依法治種,推動林木種苗生產區域化、標準化建設,實現林木種苗的基地化供應,從而構建林木種苗培育、營銷一體化網絡。
【參考文獻】:
[1]肖曉東.林木種苗存在的發展問題和相應對策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0):284-284.
[2]徐文強.淺析林木種苗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學種養,2014(5):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