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明 周榮 趙宏斌
【摘要】:根據甘肅省2013制定的《甘肅油用牡丹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我們從2014年開始,我們大力推廣種植油用牡丹,在油用牡丹種植過程中積累了經驗,并為廣大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天水;油用牡丹;栽植;推廣
【引言】:
到目前為止,天水地區油用牡丹引種栽植已近三年,油用牡丹觀賞價值高,經濟收益豐厚。天水地區油用牡丹主要以中原牡丹系列和紫斑牡丹系組成。牡丹籽油在2011年3月被國家衛生部批準為新資源食品,由于市場資源稀缺,很難進入尋常百姓人家,這意味著擴大油用牡丹栽植面積,開發牡丹籽油作為一種新型的富含高營養價值的食物用油將步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使油用牡丹成為集觀賞價值和油用價值為一身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用植物和重要經濟生態樹種。現在天水地區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呈現勃勃生機,在傳統牡丹栽培區和自然條件適宜區相繼開展了油用牡丹基地的建設,可以部分改變天水地區木本油料產業、優化市民膳食結構,改變糧油供給緊張局面,在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生態發展、改善市民身體健康等各方面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為保障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實施,順利開辟出一條全新的林業產業項目,實現“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基本方針。
1 推廣現狀及取得的成效
天水市秦州區林業局項目辦以《甘肅省油用牡丹產業規劃》為指導,大力推廣油用牡丹種植項目,在我區指導建成三個規模化油用牡丹種植基地:秦州區牡丹鎮辛家山流轉土地1萬畝,已建成牡丹種籽生產基地3000畝,建成觀光牡丹100畝;在秦州區楊家寺鄉三灣村建成1100畝油用牡丹基地;在華岐鄉汪團村建設2500畝油用牡丹基地。現已栽植7000余畝。油用牡丹栽植每畝用苗3000株左右,栽植第三年開始結籽,結籽高產期為第5至30年,產籽壽命可達60年以上,高產期每畝可產籽400公斤左右,按去年每公斤20元收購價,每年每畝預計可收入8000元左右,按油用牡丹30年一個生產周期核算,除去管理等成本3000元,每畝純收入約為5000多元,按現在常規農作物,每畝1200元計算,種植油用牡丹效益是種植常規農作物效益的4倍左右。如今每個基地苗木長勢良好,每年萬畝油用牡丹花開飄香,蔚為壯觀,下一步將實施大苗分株栽植,使苗木快速分家,預計今冬明春栽植面積將翻一倍,促使我市油用牡丹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位于天水市秦州區牡丹鎮的萬畝油用牡丹種植基地,率先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基地收集的牡丹種子在榨油后,把油渣作為菌生作物,是種植香菇的良好培養基質,香菇種植采摘后使用過的基質經過腐熟,又可作為無公害肥料,就近施入牡丹種植園,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產業鏈,產出的香菇在品質,口感各方面都優于其他市面品種,深受市民喜愛。現已形成游牡丹園,自己采摘香菇,形成集游玩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新型產業。為天水地區油用牡丹基地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借鑒。
天水地區接連三鎮萬畝油用牡丹基地的建成極大的改善了全區的生態環境、促進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林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點,大力發展經濟林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優選擇,油用牡丹產業在林業產業中具有很強的活力和發展潛力,是新時期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方面進行以牡丹種籽生產為主要目的油用牡丹產業化生產基地建設;營造以紫斑牡丹為主要樹種的生態經濟林和景觀林,可實現牡丹林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的結果。
2 下一步發展思考
2.1種苗培育方面。下一步我們將加強油用牡丹優質品種種苗的培育,加強病蟲害的監測及防治,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實驗,篩選儲備推廣一批適宜于天水地區的優良牡丹品種,將油用牡丹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做大做強。在這幾處基地都要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不能一味的靠企業自身發展,要讓農民成為種植牡丹的主人,精細化管理好苗木,示范輻射帶動栽植區及周邊其它鄉鎮的農戶發展油用牡丹。只有規范化種植,并采用現代化的栽培管理技術,增加牡丹種籽的質量和產量,帶動周邊農戶開展油用牡丹的種植,才能促使我市油用牡丹產業健康發展,這將為實現我市油用牡丹種植的專業化生產和規模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通過油用牡丹種植規模的全面提升,帶動我市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實施區域農民收入,實現區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2.2結合旅游產業方面。緊緊圍繞區域現代農林產業發展、生態景觀和旅游區建設的總體設想,規劃開展天水萬畝油用牡丹基地建設項目與當地特色旅游文化產業相結合的思路。牡丹鎮寶峰山海拔2210m,山體俊秀巍峨,仿佛金鐘置于群山之中,甚是壯觀,是天水西南片區較早的道教圣地,在其周邊各峰上建造八仙庵、文昌閣、白衣寺等建筑,成為人們觀光旅游祭祀的圣地。牡丹鎮與華岐鎮相接的峽谷,是三國古戰場“木門道”,兩山相對,峽谷通幽,山勢險峻,控至川隴、聯通三秦,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傳,三國蜀魏大戰,諸葛臥龍在此建成木人木馬、運籌帷幄,與魏對壘。該地修建了氣勢恢宏的武侯祠,為天水的古三國文化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秦州區通過萬畝油用牡丹基地建設,不但可形成了良好的木本油料生產基地,綠化美化生態環境,還可以促使區域良好的旅游資源得到更進一步的整合開發,尤其是以牡丹鎮為中心楊家寺鎮及華岐鎮連片開發形成傳統旅游資源與現代生態景觀旅游的有機結合,使其成為天水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大力發展農家樂項目,促使天水旅游業蓬勃發展,對我市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具和經濟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戴松成.國花牡丹檔案[M].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22-26.
[2] 王漢中.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形勢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油報,2007,29(3):34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