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倩倩++王亞莉
摘 要:“互聯網+政務服務”已經成為政府發展的新方向,對于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實現決策科學性具有重要意義,但也存在信息共享程度低、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文章主要從培養互聯網意識、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健全監督反饋機制三個方面進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的路徑和對策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共享;服務型政府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一、“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意義
1.“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互聯網+政務服務”要求政府主動在互聯網政務平臺上公開政務信息,滿足公眾的知情權,讓公眾足不出戶即可查詢所需信息,辦理相關業務,使公眾“少跑腿、能辦事”。“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展是政府服務意識提高的表現,是順應時代潮流、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2.“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借助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政務服務”對政府的行政方式進行革新,實現了電子政務和網上辦公,極大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通過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方式,“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政府能夠更高效、更準確地為公民提供政務服務,有利于構建效能政府。
3.“互聯網+政務服務”有利于政府實現協同性治理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展,為公民和社會組織有序參與政治決策、表達政治訴求提供了技術和平臺。隨著社會事務的增多,通過“互聯網+政務”平臺,將公民和社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納入到決策主體中,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實現政府和社會主體良性互動,實現政府協同性治理。
二、“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存在的問題
1.信息共享程度較低,存在信息鴻溝
目前,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還不高,存在信息孤島和信息鴻溝,使“互聯網+政務服務”運行機制不暢,長遠發展受到限制。
2.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與信息技術發展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相比,在信息技術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實踐較為突出;再者,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信息技術發展水平也有所差距,導致“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展也呈現出“城鄉二元結構”的特點。
三、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的路徑和對策分析
1.培養互聯網意識,發展創新思維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需要行政人員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運用互聯網技術提高行政效率,優化行政流程;還需要行政人員從根本上轉變“官本位”意識,樹立服務意識,以平等開放的心態與公眾進行溝通和交流。
2.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打破信息壁壘
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將信息共享程度和網上電子政務的發展作為部門政績的考核指標,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和信息鴻溝,將部門信息整合到統一的政務服務平臺,這是實現“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的關鍵。同時,互聯網技術相對發達的地區要對互聯網相對落后的地區提供技術和人才上的支持,促進地區間“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和諧發展、共同發展。
同時,“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應重視多樣化,避免單一發展。2014年全國政務微信總量已達4.0924萬個,涵蓋多個政務民生熱點領域,成為政府施政的重要平臺。因此,在發展網上政務平臺的同時,還應該重視與其他主流技術平臺的合作。
3.建立健全監督反饋機制,提高公眾滿意度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還應注意加強監督反饋機制的建立和健全。通過監督反饋機制,將公眾納入對政府行政行為的監督中,對公眾滿意度和建議進行大數據的搜集、分析和總結,作為下一步“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展提供方向,并以此對政府行政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
參考文獻:
[1]翟 云.“互聯網+政務”:現實挑戰、思維變革及推進路徑[J].行政管理改革,2016(3).
[2]范久紅,陳婉玲.互聯網+政務:助推地方政府向服務型轉變[J].世界電信,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