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陽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認為美國創業教育基于“自下而上”的責任格局,以社會支持網絡為載體,以高校整合資源為輔助,以政府協調引導為后盾。這種實施體系使美國高校創業教育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關鍵詞:高校;美國創業教育;實施體系
中圖分類號:G512 文獻標識碼:A
一、“自下而上”的責任格局
自上而下的責任格局是美國創業教育的根本特征。本文將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分為萌芽、探索、成熟三個階段。萌芽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前):1919年,美國人霍勒斯·摩西創立青年商業社;1947年,哈佛大學邁爾斯·梅斯教授率先開設創業教育課程;1951年,社會各界自發成立科爾曼基金會(主要贊助創業教育)。探索階段(1970—2000年):1971年,第一個小企業研究所(small business institute)建立;硅谷創業者的成功掀起了美國大學生的創業熱潮;風險投資公司開始運作,支持潛在的創業者創業。成熟階段(2000年至今):政策法律環境與社會支持網絡日益完善; 校企合作項目不斷增加;高級商學院聯盟,創業教育已經趨于多樣化與系統化。
從對象上看,高校領導、專家教師、社會利益群體或意識先進的社會人士等構成了美國創業教育探索運行的主體;從責任格局上看,這是自下而上的,且具有明顯內生性的。在萌芽階段,社會人士、專家教師等推動著創業教育的初步形成;在探索階段,創業浪潮推動著高校對創業教育做出積極反應;在成熟階段,法律法規、政策的出臺促使創業教育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二、以社會支持網絡為載體
(1)社會化教育計劃。美國的創業教育正逐步形成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直到研究生的社會化的教育網絡,主要包括K-12 創業教育、社區學院創業教育、高校創業教育、創業中心的創業教育四個方面。社會化的創業教育網絡使創業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供了堅實基礎。
(2)非營利組織和基金計劃。非營利組織和基金會計劃為創業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服務,包括完全的教學計劃、內容標準、學生指導、商業計劃競爭、資源和網絡 Web平臺等。以考夫曼基金會為例,考夫曼基金支持創業教育研究、學生實習計劃、創業會議等,資助從小學到大學的教師參加創業知識培訓。
三、以高校整合資源為輔助
把高校納入整個創業教育支撐體系考察時,它的主要功能體現在整合相關創業資源上,具體表現為設立創業中心。創業中心能夠為潛在的企業家與潛在的投資者提供接觸的機會,并為具有眼光的企業家和投資者提供研討會或論壇。包括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60所大學參與的創業中心聯盟,在加強和培養創業方面的課程建設、學術研究等方面聯合互動,使高校創業教育與實踐以及各高校創業活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對整個國家的創業教育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
四、以政府協調引導為后盾
(1)聯邦政府。“創業美國”計劃從擴大創業支持資金、加強創業指導和加快創新技術成果轉化三個方面為創業提供支持和便利。“SBIR”計劃是專門為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而制定的直接財政援助計劃,其支持中小企業發揮其技術優勢,將科技成果商業化。SBIR的資助不僅為大學衍生公司直接提供資金支持,還增大了獲得風險資本投資的可能性,使投資者更愿意為早期的高科技公司提供資金支持。
(2)州及地區政府。已有18個州通過實施函授中等學校學生支持創業教育,有14個州通過實施函授中等層次支持創業教育。此外,州政府還通過建設孵化器、“緩沖型機構”,提供應用研究資助,允許大學生使用大學研究室等措施直接支持大學衍生公司的發展。建立孵化器和加大應用研究資助促進了科技成果研發,“緩沖型機構”提高了學術研究成果商業化效率。
美國基于“自下而上”的創業教育實施體系從根本上調動了社會參與創業教育的積極性,由此形成的社會、高校、政府聯合互動的良性循環體系是美國高校創業教育得以保持生命力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孟祥霞,黃文軍.美國創業教育發展及其對我國創業教育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2(10):63.
[2]王瓊花,張業平,秦風梅,等.美國創業教育體系構成和支撐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