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
摘 要:當前,就業問題已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構成重大挑戰,擴大就業才能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礎。擴大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具有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只有通過就業,一個人才能獲得收入、安居樂業、實現價值,社會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得以長治久安。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就業;影響因素;效應
一、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概述
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即勞動者創辦新企業能促進就業,通過創業活動實現勞動者自主就業,創業拓展就業機會,吸收更多勞動者就業。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是指正在接受或已經完成高等教育的個體或群體,利用知識和技能在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創新并開創事業,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同時創造就業崗位、解決其他人就業的效應。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是指政府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下,通過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充分發揮勞動者的能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使勞動者通過發現由于技術、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帶來的機會,把握和創造這些創業機會,在實現自身就業的同時,帶動更多的勞動者就業,從而實現就業數量的增加和就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促進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也包括在政府、市場作用的同時,高校層面提供的以培養具有創業意識、開拓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開創型人才為目標的創業教育,作為創業帶動就業的基礎源動力和核心推動力。
二、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效應的影響因素
良好的創業環境可以孕育出大批優秀的創業企業。大學生創業環境可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主要體現在政府、社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的創業環境上,內部環境主要在于創業者自身。
1、有利的政策因素保障大學生創業。我國未來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是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在促進就業的具體做法上更加注重創業帶動就業。政府要從鼓勵勞動者創業出發,在稅費征收、小額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經營場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給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創業門檻,減少創業成本和風險,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要加快制定面向全體城鄉創業者的優惠政策,擴大扶持創業的范圍。要加強創業培訓,創新培訓方式,努力提高創業培訓的成功率。從實際情況來看,各級政府也制定出臺了多項扶持和引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比如“創業之都”杭州市以大學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為核心,先后出臺了《關于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在杭自主創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該市全方位、多層次扶持、激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體系。
2、轉好的經濟形勢促使大學生創業。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升級由勞動密集型轉向知識密集型,大學生創業多數是選擇高新技術行業和服務業,與我國產業機構調整目標是一致。當前,作為我國新成長勞動力的大學生,還十分缺乏創業精神,不適應擴大就業的要求,必須大力鼓勵青年人積極創業。自主創業意味著勇敢的冒險和付出,也意味著要敢于面對失敗和挫折。只有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沖動和付出之后,大學生創業者才能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更深的理解。
3、復雜的社會因素挑戰大學生創業。大學擴招和用人單位吸納就業能力有限,導致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同時,想要開始自主創業的人并不少,創業意識越來越明顯,大學生們不想再依賴家長、學校,而是主動發現、尋找機遇。但在社會輿論環境上,關于大學生創業的積極輿論環境還未形成,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偏頗浮躁和“拔苗助長”的傾向,忽略對創業風險的重視。某些媒體一講創業,不是“立大志、干大事、創大業”,就是“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創造專利,高新技術轉換”;宣傳創業典型榜樣,不是“福布斯”排行榜新貴,就是“硅谷、中關村精英”。社會輿論和大眾傳媒的這些宣傳與導向,客觀上限制了大學生對創業的選擇和認識。動不動就把選擇創業,上升到“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高度去評估和考慮,反而使大學生創業者難以起步。
4、創業教育相對滯后構成影響大學生創業。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但目前不少高校仍停留在就業教育上面,創業教育發展緩慢,導致學生對我國創業環境和政策不了解,創業知識和技能缺乏。
5、成熟的技術條件有利大學生創業。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一種更重要的社會生產資本,財富的主要來源在大學,知識文明的中心在大學,知識的聚集地也在大學。大學生或許在貨幣等有形資本上有不足,但他們是主要的知識資本擁有者和營運者。現有政策鼓勵知識資本折合為相當比例的有形資本,以股權占有形式參與投入創辦實業。優良的技術背景可以通過吸引風險投資等途徑為大學生募集創業資金。網絡經濟、虛擬經濟等經濟形態的出現,是大學生自主創辦企業的有利條件。
三、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社會效應
1、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正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轉變,企業的轉型升級使得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呈下降趨勢,經濟增長吸納勞動力的作用明顯減弱。即使保持同樣的發展速度,僅僅依靠經濟增長來擴大就業,顯然是不夠的。在當前投資與市場緊縮影響下,企業單位穩定現有崗位不易,擴大就業能力有限,不少地方的公益崗位在前一階段大量開發后,也很難實現新的規模性擴張,靈活就業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自主創業則凸顯發展潛力,尤其在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情況下,更要強調“以創新帶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形成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只要具備更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條件,更多有能力的人參與創業活動,創業帶動就業將獲得大規模發展,改變整個就業格局。促進創業帶動就業,不僅對解決就業難題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也是應對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重要舉措。
2、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可以促進人才強國戰略更好實施
人才強國戰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設人才資源強國,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目前我國就業崗位的供需矛盾明顯,寶貴的人力資源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使用,是經濟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不符合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長期以來,人們在視野上沒有把就業的思路打開,社會和青年人把就業簡單地理解為“找工作”,嚴重缺乏創業意識。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創業帶動就業”的新就業模式,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這就把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擺到了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3、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途徑
一個國家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高點,必須擁有強勁的創新能力。大學生作為科技、文化、知識的承載者,是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者,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理應成為國家創業帶動就業的中堅力量。但是,在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創業的問題上,應該對大學生保持清醒的認識,他們雖然具備自主創業的先天優勢,同時也遭遇來自教育結構和社會保障等不利的現實情況,如高校創業教育的效果不佳,真正有創業意向的學生較少,有創業行動的學生則更少;創業教育缺乏社會企業界的支持;系統的、科學的保障政策體系還未形成。
參考文獻:
[1]辜勝阻、洪群聯,對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5)
[2]付兆鋒,大學生創業的現實問題探究[J],人民論壇,2010 (12)
[3]陳微微,高校畢業生創業帶動就業機制的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10(5)
[4]郭志平,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