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偉東
摘要:《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朗讀歷來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每篇課文都少不了,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朗讀,可以促進感悟,朗讀,可以提升理解,朗讀,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人物。
關鍵詞:朗讀;語文課堂;語文教學
在日常教學中,尤其是朗讀方面,還存著很多問題。如唱讀,拖音,缺乏感情等。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朗讀課教學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讀準,讀流利
朗讀要用標準的普通話,把每個字的字音讀得正確。做到不落字、不添字,這是對朗讀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讀不準的生字、詞查字典,注拼音,尤其對個別字的讀音加強練習,力求把每個生字都讀準確。在讀準確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讀流利,句子的節奏能夠熟練地掌握,做出恰當的停頓,真正的達到抑揚頓挫的要求,避免出現結結巴巴等問題。
二、了解課文背景,掌握感情基調
能讀準,讀流利,這還不能達到高年級語文對朗讀的要求,還要讀出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動需要用感情來傳達,或喜,或悲,或憂傷,或興奮。讀出不同的感情狀態,就能深入地理解文章。這學期本人參加鎮語文教學比賽,參賽課文是《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是有關抗日戰爭的故事,時代相對久遠,學生雖然通過影像資料而有所了解,但對人物的內心還是難以把握。更為重要的是,語文課不同于思想政治課,不僅僅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要更多的體現語文味,這是語文教師要把握的一條準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于理解五位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詞、語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語感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學生對字、詞和句的感受,是學生走進作者內心的橋梁。所以這節課我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感,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
1.教會學生抓重點詞,細心品讀。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抓住語句中的重點詞進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文字的敏感程度,達到訓練目標。所以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抓重點詞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如在指導學生朗讀五位壯士把敵人“引上絕路”部分,要抓住重點詞“斬釘截鐵”,“走”,讀出班長的堅決果斷,舍生忘死。同時抓住“熱血沸騰”,“緊跟”,體會五位壯士沒有絲毫遲疑的決心。這些關鍵詞,最能反映五壯士的心理狀態,讓學生走進英雄人物內心,從而讓學生融入文本,通過朗讀理解中心思想。書聲朗朗,抓住人物的描寫方法,使課堂更具語文味。
2.教師示范讀,學生模仿讀。示范讀是為了讓學生在練習中有參照的標準,為了學生在練習中正確運用。而感悟與練習是同步進行的,只有一邊感悟一邊練習才能取得朗讀上的一些進步。每一遍練習都要講究實效,要有具體的可以操作的指導與要求。學生可以先聽教師來讀,邊聽邊體會,教師哪里讀得語氣比較沉重,哪里讀得比較緊張,哪里讀得比較歡欣鼓舞。為什么要這樣讀,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從而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收獲。然后,可以跟讀。跟讀的時候,不能光等著老師讀完,然后我就可以跟著讀了,而要聽好老師讀到哪里停了一下,讀到哪里拉長了音,哪個字輕聲,為什么這么讀,還有老師每個字的字音跟你讀得是否一樣。模仿完之后,就要檢驗學生自己的朗讀水平了,和教師讀的相差多少,哪里讀得不同,原因何在,有沒有真正走進人物,這些問題,都值得認真觀察,仔細揣摩。
3.情感升華。通過朗讀,帶領學生走進英雄人物的內心,不僅僅停留在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的愛,在文章的結尾部分,這種愛與恨在英雄身上得到了升華,升華為對黨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因此,五壯士的口號聲要讀得壯烈而豪邁,催人奮進。情感的升華可以提高作品的思想高度。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能夠真正地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發出這樣的呼聲,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通過訓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五位壯士為了戰友,為了人民群眾,為了祖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和敵人進行殊死搏斗,體會到英雄崇高的思想境界。
三、通過各種形式來訓練
在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首先,朗讀形式的訓練課前做到心中有數。是先自由讀,還是先由教師示范讀,先默讀,還是先小組讀,這些朗讀方式都要先加以研究,再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課文時,在回顧上節課內容時,就請學生集體朗讀第二部分“痛擊敵人”。在講授新內容時,就先請學生進行自由朗讀,熟悉課文內容,在進行分析,感悟。在講授“引上絕路”部分,就先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這些詞語所傳達的感情,再帶著感情來個別讀,通過朗讀精彩的同學的帶動,再全班齊讀,這樣朗讀的訓練就會呈現層次,以達到預期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在講授“英勇跳崖”部分,采用配樂范讀形式,因為這部分是課文的最為悲壯的部分,需要以音樂來烘托氣氛。當緩緩的音樂想起,學生的思緒也似乎被教師的朗讀帶進了當時的環境中。對戰友,五位壯士是脈脈溫情,對敵人,是恨之入骨,對祖國,對人民更是無比熱愛。情感的轉換需要特別的注意。朗讀的形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熱鬧的層面,一定要注重實效,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走進作者的內心,走進文章中人物的內心。朗讀的形式一定要經過課前的精心設計,不能在課堂上浪費時間,而又達不到朗讀水平的提升。個人認為,齊讀課文要掌握好分寸,一定要在學生都已充分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上再進行。
其次,對學生的朗讀一定要做好評價分析。學生的朗讀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讀得好,有的同學讀得相對較差。那么對于好的同學,要給予肯定和贊揚,并且指出哪里讀得好,哪里還需要再改進。而對于讀得相對較差的同學,盡量去挖掘他的閃光點,即使缺乏感情,那可以從讀得是否流利的角度來評價,即使不流利,也可以從讀得是否正確的角度來評價,找出可以肯定的地方,讓所有的同學都愿意讀,都愿意來參與課堂。同時,教師要客觀。哪里讀得不夠好,也必須給學生指出,并且做出提醒,甚至示范,讓學生再次讀,力爭在經過輔導之后有提高,讓學生有收獲,讓學生學會朗讀的方法。上完本節課之后,感覺基本上能達到教學預設,完成教學目標。朗讀的訓練,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英雄壯舉的洗禮。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提高語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要采用多樣的朗讀方式,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讀傳情,讓學生在朗朗書聲中感受人文情懷,感受漢字的美妙與博大精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