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摘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對于課堂效果、教學水平都有著直接影響。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需要根據小學生學生群體的特點進行教學方法選擇。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對于教師而言,要在熟練掌握教學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并結合課堂內容,豐富教學形式,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的質量達到最佳的狀態。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理論應用知識為教學重點,忽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正確引導,因此,數學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熱情低。但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式的教學要求,教師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勢在必行。數學教師需要在保證熟練掌握教學知識的前提下,注重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是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到大學都必不可缺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一門知識。教師選用怎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水平,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和探討的實質性問題。筆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后,對于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有了一些心得,對此筆者也就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提出一些建議。
一、分組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每一位學生而言,他們都希望通過回答問題來表現一下,但是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不可能顧及到每一位同學,因此,可以采取分組討論、分組學習的教學模式,這樣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每一位同學都有發言機會,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在分組過程中,教師應該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盡量做到:小組成員均等、數學水平均等等,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小組內各個成員的性格特點,盡可能做到小組內優勢互補。
小組分配完畢之后,教師需要給每個小組制定學習任務,在布置任務時需要根據小組情況制定,力求讓每一位成員都能參與其中,都能從中得到成長。學習任務發布之后,要給學生留足討論、思考的時間。小組討論之后,教師要認真傾聽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并對其中不足加以指導,同時還要表揚在討論過程中表現良好的小組以及個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組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運用小組教學時,應當適當的引入競爭機制,讓每個小組之間存在競爭,這樣更能激發每位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希望自己小組能夠獲勝的學生會更加努力學習,也能很好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對表現良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可以很好的調動其他小組的競爭欲望;而得到表揚的小組或個人也會更受鼓舞,對學習的期待值也就更高。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時,反復練習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進而就會有敷衍了事的現象產生,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效果不好、教學質量差等現象也都是由于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積極性所引起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引入競爭,讓學生身處競爭之中,在計算時,用時少、精準率高的學生受到表揚,這樣可以讓學生更認真、更細心、更具時間觀念,同時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問題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身邊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希望能夠了解更多事物[2]。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利用學生好奇心,設置問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獲得進步和發展。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問題教學情景設置這種教學手段被很多教師所重視,是指教師在提問時,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設置一些具有合理故事的情節,目的是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欲望,讓學生能夠隨著教師的問題自主思考、討論。設置情景教學問題需要教師針對所學問題來設置,要符合教學內容,也要符合實際情況,做到貼近生活。同時,在設置情景問題時,還要考慮學生自身情況,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問題。只有做到貼近生活、符合學生情況才能真正做到調動學生學習欲望。
課堂教學需要顧及每一位學生,但是由于各個班級學生眾多,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分層次設置,力求做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學習討論的過程中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學到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數學美
大部分學生會覺得在學習數學過程給中,困難重重、枯燥無味。對此,教師需要打破學生這種慣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去展現數學的美,包括:數學公式、數學符號、數學圖標、數學圖形等等。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的抽象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實很多數學問題有它自身獨特的美感與故事性,例如:一位教師在講授圓周率π的時候,用紅色粉筆在黑板上寫了π=3.1415926535……,知道小數點的后十五位,學生們對此感到很奇怪,緊接著教師講述了關于π的故事,講述了中國古代偉大數學家祖沖之成功將π的小數點確定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第一個將圓周率計算到七位小數的人,對數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π的小數位的精確對現代的航天、科技、軍事等領域的發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通過對祖沖之的介紹,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巨大作用,讓他們對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注重數學學習的實踐功能,降低學習數學的難度
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不斷進取的過程[3]。除了接收理論知識外,更應重注于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觀察、分析、動手等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純理論的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很強難度,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能力達不到,通過將相關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很好地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如講解面積公式時,單純告知學生面積=長度×寬度,對于初學數學的可能無法理解,何為長?何為寬?如果讓學生親自動手計算書桌的面積,用尺子測量出桌面的長度和寬度,進而相乘,求出面積,學生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參考文獻:
[1] 羅海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23):107-108.
[2] 王新波.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126-126.
[3] 吳雪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2011 (20):154-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