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義興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主要內容,對學生學習基礎的建立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有重要的意義。在傳統的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考試分數,忽視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降低。因此本文從我國小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切入點,進而探討提高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便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為他們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創新思維;培養
引言: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使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但是在我國大部分小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充分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一味的用講題和做題的方式來追求學習成績的提高,忽視了教學的真正內涵。因此筆者對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以期為小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一、營造活躍自由的課堂氣氛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小學生能夠愉快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打好“創新”的基礎。素質教育提倡老師與小學生間的多向交流,小學生的思維不再是被動的等待,而是充分的調動、激活。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插入自由表達觀點,不必擔心別人的嘲笑、譏諷,這種和諧、自由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小學生積極參與激勵創新。緊張的、對抗的課堂氣氛大大壓抑了小學生的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課堂上當學習成為小學生的一種需要,教學便成功了。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一個過程。民主、自由、和諧的環境是創新素質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只有在這種氛圍中才會有人格的自由,才會有思維的活躍與激蕩。課堂教學中我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愛護和培養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護小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誠心誠意地把小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形成相互信任和尊重的良好氛圍。
二、教師要營造教學氛圍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學習的認知往往停留在家長強迫、教師監督的被動形式下,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不足,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缺乏獲取的渴望、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如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被調動,單靠教師的教學引導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善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便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對于學習的重視,不斷的提升他們的學習綜合認知能力。為學生營造創新學習的課堂氣氛需要教師從以下幾點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行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能是配角和觀眾。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當打破師道尊嚴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學生,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能夠無拘無束,并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1]。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傳統的以教師為權威的教育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性,因此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教師把自己放在指導者的位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見解,互相交流思想,進而激活自己的創新思維,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有爭議、不理解的知識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讓學生對于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與認知,之后再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對比、競爭來引導學生進行辯論,為學生的思維創新創設平臺,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
三、教師要培養學生能力
在教學中方法的教育比知識的傳遞更為重要,教師要樹立發展型的教育視野,注重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讓他們通過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就有能力通過這種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說,數學教師應當提倡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和想法,提出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另外,要想讓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設置一些問題和懸念,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進行探索,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創新。例如在教學時間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天是固定的24小時,我們上課的時間也是固定的,每個人獲取知識的多少與投入的時間是相符合的,每天比別人多花一個小時在學習上,一年下來就會比別人多365個小時的收獲,鼓勵學生多在學習上下功夫,讓他們能夠不斷提升基礎技能。
四、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新
小學時期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不足,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視野相對較窄,教學中更多的是要教師的引導與培養。不同的學生思維能力不盡相同,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取分層教學模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自身的學習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提升。教師在分層教學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2],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耐心地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去改正,增強他們學習教學的信心,進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小小設計師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比如班上有36名同學,在早操排隊的時候怎么排才更科學、更美觀,有的學生說分為9排,每排4人,有的學生說分為6排,每排6人……讓學生通過對于數字的分析、對比來獲取方案,進而選擇更為科學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激發。
結束語:
綜合上述,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也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要對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不斷進行優化,從而為我國小學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華.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旬刊),2015(07):80-81.
[2] 胡繼成.張迎寒.胡繼巍.新課標下創新思維與數學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2016(04):125-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