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成
摘要:本文闡述了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和國學的理解,分析了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探討了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融合的途徑。新形勢下,企業文化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企業文化建設要與思想政治工作和國學共同緊密結合生產和經營工作,要善于運用載體,解決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問題。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國學
如何打造企業文化,樹立良好形象,如何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增加時代氣息,如何學好國學,培養精神氣質,是企業面臨的課題,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國學”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探索實踐“三者”之間最完美的結合,正確運用到企業管理過程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是新世紀公司永恒的追求。下面從“理解、認識、把握”這三個方面,淺談個人對“三者”之間的看法:
一、對“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國學”的理解
文化之于企業,如同陽光、雨露之于禾苗,有了文化的滋養,企業才能夠在市場的土壤里茁壯成長。
“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中心建立起來的,上下一致的,共同遵守的價值體系,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一個企業文明程度的表現。有了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就能夠對內凝聚員工隊伍,對外展示良好形象,從而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茁壯成長。國內外無數先進企業如海爾、華為、佳能、松下等的發展歷程都證明,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生生不息的動力和源泉。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執政法寶,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專指企業管理人員,針對員工在思想上的各種矛盾、疑惑,通過宣傳、引導、灌輸,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員工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工作和生活,促進企業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疏導工作。抓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加強企業的政治領導,堅持正確的經營方向,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國學”即博學,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受無數世人矚目與敬仰,涵蓋領域有“經部、史部、子部、集部和其它”種類,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與學術,是從古至今無數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經受歷史的錘煉打磨與自然的甄選淘汰,終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國學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有極大影響。國外的孔子學院,漢語言研究機構等吸引無數外國友人學習中國文化,可見國學對世人影響之深遠。
二、對“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國學”的認識
“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國學”三者之間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聯系,三者同屬觀念形態,強調發揮精神因素的作用,但彼此不能替代。
“企業文化”偏重于用企業層面的價值觀去啟迪和熏陶員工,目的是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鑄造品牌信仰,使企業永續經營。企業文化充滿生機與活力,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謀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形成的并為職工所認同的一種先進群眾意識,這種意識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企業個性,它對企業員工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導力和約束力,能增強職工對企業的信任感、自豪感和榮譽感。
“思想政治工作”側重于正面灌輸教育與體驗升華,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培育“四有”新人,通過組織理論學習,開展正面教育,提升員工素質,以此推動員工努力超額完成任務。它是由理論教育、個別教育、社會教育、黨團教育等多種途徑來實現的,屬于黨的工作體系,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是一種政治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與黨的建設密不可分,是企業管理中黨的政治優勢的集中體現。
“國學”是中華民族之國粹,諸子百家、中國古典文學、中華文化雜談,史書縱覽,名書縱談,各種學說源遠流長,對于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國學中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美好精神的培育,良好道德的養成,優良風尚的樹立,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扎實的學習,要經過時間的打磨、歷練,只有勤奮砥礪,孜孜不倦,才能博學廣才,成為棟梁,唯國家、社會、企業所用。
三、對“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國學”的把握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企業文化離不開黨組織的領導,國學可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拓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領域,“三者”之間應有機結合,最終達到完美。
“企業文化”的理念與要求必須浸染到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滲透到員工的日常行為中,像空氣一樣彌漫,像水一樣滋潤,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潮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企業,朝著健康方向發展。港東分公司組建于1964年從一開始的“鉆井服務隊”,轉型到“鉆井供應站”,再到改制后的“港東分公司”,已走過了50多年的風雨歷程。建廠初期,分公司的創業者們發揚大慶人“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優良傳統,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在一片鹽堿灘上邊建廠邊供應,由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東人秉承優良傳統,發揚創業精神,煥發新的活力,實現了物資有形、服務無形工作理念,經歷過波折與考驗,更感受過危機和挑戰。1999到2001這三年是港東分公司最艱難的時期,那個時期買斷職工最多,有380多人。后來幾年,經營困難時,也有發不全工資的,連續數月發80%工資,但最終還是挺過來了!正是靠著堅定的價值信念和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企業精神,競合相濟,實現自我,度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逐步走出了一條自我發展的生存之路;50多年后的今天,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在無情的市場競爭中,唯有面對困難,不等不靠,主動出擊,自我超越,才能迎頭趕上,繼續生存。這個時候,企業應努力培育“同舟共濟,生死與共”的價值觀,既要發揚好的傳統,又要開拓新的理念,使企業全體員工增強主人翁意識,能與企業同呼吸,同成長,同發展,共生死,做到企業精神與企業價值觀的人格化,最終實現“人企合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與改進必須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避免平淡和空談。要適應當前形勢,把握時代脈搏,擴大教育領域,通過開展創建“學習型班組,爭當知識型員工”活動,深化員工在崗培訓,以開展導師帶徒、崗位練兵等活動,引導基層職工學習知識、鉆研業務,通過用政治課和其他學習陣地,如:開會學習、基層黨組織的“三會一課”制度等,把企業的理論工作與實際經營相結合,還要充分利用網絡論壇,短信平臺,微博微信等傳播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和時效性,從簡單的“灌輸式”朝著寓教于樂的方式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增強職工的凝聚力,增加使命感。企業成功與否和人的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人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把人本思想落到實處,就要建立起保障機制、責任機制、評價機制和滲透機制,還要建立和完善暢通的內部信息溝通機制,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保持與職工的緊密聯系與交流,如:績效指導、工作方式方法、個人職業發展、薪酬福利、家庭情況,存在困難等,切實從生活上、工作上和學習上給予職工更多的關愛,真正把政治課變成職工素質提升和深受職工歡迎的好課堂。港東分公司是服務型經營單位,生存壓力較大,如果領導只是忙于跑市場、抓經營,不注重形勢任務教育,不與職工多交流溝通,就會導致多數職工看不到企業發展愿景,對企業缺乏熱情,沒有歸屬感,不能較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這對企業加強管理,改善經營,提高核心競爭力十分不利。
“國學”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因此學好國學要從娃娃抓起,傳播到每一個人,特別是企業管理人員更要從自身做起,自身學起,影響他人,做好示范。要多讀書,讀好書,培養最基本的個人情趣,增加修養,陶冶情操,達到知性要求,提升個人素質。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定是遇事沉穩,善于思考,勤于筆耕的,教養體現在細節,細節展示素質,決定成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領導干部要教育和影響身邊人,就要砥礪身心,增長才干,及時補充營養,及時給自己充電,在人品和文品上勝人一籌,真正成為學好國學用好國學的帶頭人和引路人。港東分公司今后的活動中也應多挖掘職工潛力,多舉辦詩歌朗誦會、硬筆書法賽等活動,鼓勵大家學中華好詩詞、寫漢語方塊字、讀經典文學篇,比成語接龍賽等,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帶頭參加,帶頭展示,積以時日,積少成多,密切與職工群眾之間的關系。
總之,在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新挑戰面前,分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樹立“用文化管企業”、“以文化興企業”的理念,通過輿論宣傳,領導垂范、典型啟迪、目標激勵、形象教育等方法和手段,把“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國學”三者之間有機結合,讓“三者”之間方向一致,功能相容,優勢互補,最終獲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把“三者”正確運用到企業管理過程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達到完美結合,這是永恒的追求,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教育方法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李建軍.企業文化與制度創新[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李正華.國學概要[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