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武
摘要:語文學科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是一門基礎性質的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各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使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地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成為阻礙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其中凸顯出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問題,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引起高度重視。在此,我結合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策略,旨在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引言: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重要的內在驅動力[1]。由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年齡層次較低,因此學生的自制力較差,表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意力易分散、好動等,大大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而小學語文作為各個學科教學的基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尤為重要。
一、采用角色扮演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角色扮演方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最顯著的區別和優勢就是其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與參與機會[2]。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善于模仿的特點。因此,教學中,對于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或者是對話形式居多的課文,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能帶給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這種方法既符合小學生好動好玩的天性,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例如在《晏子使楚》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扮演,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就會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這樣,不但吸引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還增加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愛學樂學的主動性,一舉兩得。
二、巧妙適時設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烈的顯著特征,作為老師要及時發現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巧問:老奶奶為什么焦急呢?為什么又耐心呢?讓學生對這一對相互矛盾的詞語產生質疑,去尋根問底釋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要學生“跳一跳”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涵的目的,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可見,在教學中,教師巧設疑問,鼓勵學生質疑,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整合,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從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上看,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事物、事理的認識能力還處在初級階段[3],即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弱,對圖像的理解能力強。要想讓學生快速認識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親自看到、聽到將要學習的知識。教師可以把語文知識和學生生活相結合,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 例如課文中涉及動物如公雞、兔子、小貓、小狗的,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誰家養了這些動物,它們有什么特征;課文中涉及拾金不昧的故事,可以提問誰撿到過錢包,是怎么處理的;課文中涉及誠信待人、尊老愛幼等故事,可以問問學生遇到這種情況后該怎么做,將課文內容最大限度地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如課文《在金色的海灘上》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授課之前,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與“信守諾言”、“樂于助人”等主題相關的故事,學生在發表過自己的意見或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之后,其實已經完成了一定的情感鋪墊,已經被帶入到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課堂教學會銜接得更加緊湊,更加自然,極大限度的優化教學過程。
四、師生之間的角色轉換與師生互動,增添學生的濃厚興趣。
師生間的角色轉換是激發學生主動性的重要前提[4],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僅憑教師單方面的課堂講授是無法完成的。現代教學觀強調對于具有民主特點的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互動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師生的互動才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首先教師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的張揚,給予學生充分的發言機會。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組織、引導作用。最后,教師要以欣賞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如在課文《桂林山水》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桂林山水的風景圖片,讓學生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探討為什么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頓時,學生儼然一位小導游,娓娓道來喜歡的原因。為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減輕了負擔,也增添了學生學文的濃厚興趣,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五、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運用到課堂上,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新鮮事物的興趣更加濃厚,如果老師只通過寫黑板書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這會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然而教學幻燈片中的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等,都具有良好的視聽性,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有趣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這能大大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除了教學幻燈片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課文或者古詩詞的朗誦視頻、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音視頻等等,也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一只貝》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為學生展示各種貝的圖片,學生看到各種各樣,形狀、顏色各異的貝殼,驚訝不已。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氛圍倍增。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夠起到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作用。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過程中,要在師生民主平等、和諧融洽關系的構建前提下,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策略[4]。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的趣味性特點,通過對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實現具有靈活性和高效性的小學語文課堂的建構。
參考文獻:
[1]楊培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學周刊,2016(14):58.
[2]黨玉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因素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02):12-14.
[3]韓曉麗.探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90.
[4]王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07):63-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