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宋慶永 戚白雪 李娜
摘 要:創業型大學對一個國家和民族振興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對三亞城市職業學院實施“委托管理”的實踐為基礎,分析創業型大學視角下的“委托管理”辦學模式,為民辦高校實施“委托管理”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創業型大學;委托管理;辦學實踐;教育改革;人才培養
自1998年開始,民辦高校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先后實施了三次“托管”實踐,涵蓋了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基于該學院進行委托管理的個案分析十分必要。而且齊齊哈爾工程學院一直秉承“創業、創新、創品牌”的傳統,確立了“辦學從單一性向多元化轉變,教育從適應型向創業型轉變”的發展方向,致力于培養“應用性、職業型的創業者”,積極探索創業型大學建設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說,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的這種“委托管理”的“學校創業”行為,促使了學院從規模發展到輸出管理,最終以特色立校,也是創業型大學建設的應有之義。當前,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已成為一種時代必然。創業型大學對一個國家和民族振興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促使我們去探索和揭示其價值理念、發展機制、創新實踐等。而一所具有“創業”特質的高校必然能夠承擔創業型經濟時代所賦予的重要使命,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創業型人才。下面以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對三亞城市職業學院實施“委托管理”的實踐為基礎,試分析創業型大學視角下的“委托管理”辦學模式。
一、創新管理機制,為“委托管理”提供保證
為促進三亞城市職業學院事業科學發展,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管理團隊對該學院進行長達半年多的調研與診斷分析,2013年11月與之簽定“托管”協議,并在海南省教育廳及兄弟院校大力支持下,為“投資人辦學、校長治校、教師治學”提供制度保障,以此激活學院辦學潛力。根據協議,學院在委托管理期間實行:學院產權與學院經營權分開、學院舉辦者與學院辦學者分開、學院所有權與學院辦學權分開。雙方共同探索建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民辦高校特點的現代大學制度。雙方一致同意將三亞城市職業學院定位于公益性法人組織;雙方一致保證將學院的開辦資金和全部收益都投入到學院發展中,任何一方都不抽逃和挪用。協議明確了委托管理目標、雙方權利義務,重組學院董事會,進一步明確了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的管理體制,探索建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民辦高校特點的現代大學制度。
二、創新師資隊伍建設機制,推動人力資源管理改革
學院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利用體制機制靈活優勢,建立“人才引進、培訓提高、優勝劣汰”的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機制,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培養培訓、各類獎勵、住房安排等方面向教師傾斜,著力打造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1.學院實施全員目標管理
實行“學院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標”的“扁平化”的組織形式。即干部明確學期和學年的管理目標,以及所屬團隊發展、人員成長目標;專業負責人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供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明確分科教學目標以及學生成長目標;教輔人員明確服務目標。變號召式管理為契約式管理;變指令性領導為理念性領導。
2.學院推進勞動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各類考核制度
勞動制度:按照“能進能出——有序流動”的原則,制定招聘制度、轉崗制度和辭退制度,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機制。人事制度:按照“能上能下——競聘上崗”的原則,完善干部任用制度、教師評聘制度、員工考核制度,建立“堅持德才標準、注重工作實績、公開平等競爭、擇優任用、能上能下”的新機制。分配制度:按照“能多能少——績效考核”的原則,確立正確的分配政策導向,強化激勵與競爭機制,采取多項措施,完善薪酬制度,建立各項獎勵機制。
三、扎實推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培育專業特色
學院成立了有行業企業人員參加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按照“面向市場設專業、校企合作建專業、建好專業促就業”的專業建設思路,打造專業品牌,形成了以旅游類專業為重點,電子信息類、財經類、建筑類、藝術設計傳媒類專業為輔助的5大專業群。學院注重專業特色的培育,在師資隊伍、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重點建設3-5個專業,改革教學模式,形成特色,創出品牌。校企合作制訂專業建設規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在進一步明確專業定位與服務面向的基礎上,推進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構建和實施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2.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學院根據專業發展需要,統籌規劃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充分利用明道集團所屬企業,發揮“校企合一”的辦學優勢,學院與集團管理一體,人才互通、資源共享,學院把集團企業作為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集團把學院作為員工培訓和人才儲備基地。同時,與三亞市天涯海角度假區等多家企業聯手,建立37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探索建立“校中店”“店中校”等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5個,通過校企聯合舉辦“勵志助學班”,旺工淡學、工學交替,實施訂單培養,滿足企業用人標準,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實現學生升學就業直通。為了突出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各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均按課程項目綜合實訓、企業認知實習、頂崗實習等設計從入學到就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所有專業的實踐課時占總學時50%以上。同時,學院強化了頂崗實習管理,健全了頂崗實習的運行和管理機制。
3.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學院成立了教學工作委員會,設立系(部)二級教學管理機構,選拔配備了有較強組織能力和豐富管理經驗的專職教學管理人員。積極進行教學基本制度建設,印制了《教學管理制度匯編》。通過督導檢查,定期教學檢查和日常抽查等方式,確保了制度的有效實施。學院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為起點,以教學過程監控為重點,以用人單位評價反饋為終點,構建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四、重視學生養成教育,繁榮校園文化
學院堅持“不是尋找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探索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學生管理理念,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社團為載體,以常規常識教育為基礎,以生涯發展為主線的發展型、服務型學生工作體系,促使學生工作回歸學生、回歸生活、回歸基礎,聚焦學生發展。
(1)從學生常規常識教育抓起,嚴肅紀律,嚴抓考勤,嚴抓文明寢室建設,建立寢室導師制和學生德育學分制,實現從號召式管理到契約式管理的轉變。
(2)全面實施生涯教育,成立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開展職業前瞻、生涯規劃、職前導航教育,舉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學院組織編寫了《大學生職業發展手冊》,以學生生涯發展為主線、敘事為主要方式,為每位學生建立職業發展檔案,促使成為“教與學的合同、師與生的契約”。
(3)制定并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精心培育校園文化,營造文化育人環境,大力發展學生社團,開設了陽光講壇。同時,通過舉辦職業規劃節、技能節等活動,營造職教氛圍,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4)為適應學院新的發展需要,活躍學院學術氛圍,探索教育規律和學院管理改革,提高教學、科研水平,促進學術交流,培養教職工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學院設立明道講壇,于2014年1月6日正式開講,邀請國內外業內知名專家、學者來學院講學、指導。
五、結語
創業型大學已成為國內眾多后發型高校追趕超越的戰略選擇,是“高等教育機構將自身最有價值的產品推銷出去的有效途徑,也是高校自主發展的有效途徑”。不過,由于辦學定位不同、價值追求不同,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在發掘創業型大學的內涵上有所側重,從而在辦學實踐中產生了不同路徑。對“托管”雙方而言,都是推進各自的辦學向不同程度的探索和發展。其實,“委托管理”是建立在各方相互充分信任、管理文化相互高度認同基礎上的一種新型的合作辦學模式。
在委托管理辦學模式實踐中,文化育人的觀念應貫穿各項工作始終。依靠委托方和托管方的校園文化有機融合,攻克區域文化沖突和校企文化沖突,發揮文化育人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增強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進而帶動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服務社會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可以說,雙方都是在實施一種“創業”實踐,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這其中不可忽視“團隊力量”發揮的作用。當前,一些被“邊緣化”的問題院校需探索新的路徑促進資源整合,形成學生團隊、教師團隊、管理團隊,依靠團隊力量對院校進行“換血”。在對問題院校原有的管理水平、教育質量進行分析與提升的基礎上,促使學校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學風、教風、校風,實現發展目標。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民辦高校委托管理辦學模式實證研究”(編號:16G416)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