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鴻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和學問,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尤其典型。本文結合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對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學習觀念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職業引導教育做了探索。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班主任;德育;探索
中職學校的德育是指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而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肩負著班級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中職學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畢業生中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或者初中未畢業的學生,她們的學習習慣差、文化基礎薄弱,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自我意識強,自控能力差,容易產生厭學、違紀、臟話連篇等不良的行為習慣。如何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做好德育工作,筆者結合自己擔任學前教育專業班主任的工作實踐,對該專業的德育工作做了幾方面的探索。
一、學習觀念教育
中職學校的學生生源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她們大部分是由于沒有考上高中而讀中職學校的。她們的文化程度偏低,基礎知識薄弱,沒有很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甚至有些人有懶惰、厭學的壞習慣。加之她們大部分都來自于農村,在初中階段學校對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課程不重視,導致她們這方面的基礎差,容易產生自卑和厭學的情緒。
在新生剛入學時,筆者首先讓學生了解學前教育專業學習的課程內容、專業要求,以及從事這一專業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讓學生明確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前景等,讓學生做好學習的心理準備。其次對學生進行學習教育,明確學習的意義。學習是學生的義務,也是學生的權利。學習是改變我們命運的重要途徑;學習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修養,增強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經常學習的人,更能發現成功的契機。
二、身心健康教育
(一)心理狀態方面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十六七歲的年紀,個性張揚,性格開朗,情感豐富,樂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觀念,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但她們當中的不少人以前因為貪玩、缺乏自控能力、學習成績差、違反學校紀律等原因被老師批評,受到同學的嘲諷,在家里經常被父母訓斥,所以比較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經常產生茫然、不安、苦悶的情緒,學習上缺乏上進心和求知欲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甚至自暴自棄。在班級里面有一部分學生來自貧困家庭,因為經濟窘迫,在人際關系中,表現出內向、孤僻和不合群的現象;有一定比例的學生來自離異家庭,父愛母愛的缺失導致學生極易產生自我封閉等負面情緒。她們渴望老師的關懷,但又容易因為情感的脆弱和敏感和老師鬧對立。
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狀態,筆者通過以下各種手段積極應對:
(1)優化課室環境。環境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具有陶冶、滲透、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開學之初,組織學生做好班級里面的衛生工作;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營造教室的文化氛圍,布置“三欄一園地”;放置意見箱,當學生對班級工作或者某位同學老師提出建議或者意見時,有個傾訴的場地。
(2)鼓勵、引導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在我們學校,第二課堂活動比較豐富,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活動比較多,例如舞蹈、山歌劇團、書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的特長有地發揮,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良好行為習慣方面
中職學校的學生因外部環境和自身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以下這些不良行為:①懶散、自私,缺乏集體意識;②不講究衛生,垃圾隨便亂丟;③愛說粗話、臟話,對人沒有禮貌④感情成人化,容易出現早戀;⑤情感脆弱,遇到挫折容易消極逃避。在班主任工作中,筆者就學生的衛生習慣和語言文明習慣做了以下探索:
1.衛生習慣
筆者班里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缺乏衛生意識,還有的從小缺乏勞動意識。因此在進行衛生習慣教育上,首先要循序漸進,培養習慣。中職學生的最大缺點就是做事缺乏熱情和堅持,容易反復。培養中職學生衛生習慣,要做到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分清輕重緩急,循序漸進地加以培養。新生剛入學時,著重教給他們正確的住宿習慣;在學生個人衛生習慣漸漸養成的同時,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學生做到: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不亂扔紙屑、雜物,保持教、寢室、公共場地衛生清潔,服裝整潔得體,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學具擺放整齊等。其次建立監督機制,進行評比活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健全班級衛生管理體制。在班級中實行以勞動委員為主導、值日生為主體的衛生責任制,統籌管理,并親自督促。引導勞動委員學會管理,并大膽放權,樹立和維護其威信,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而且在班里面經常進行評比,選出文明宿舍,文明示范小組,給予物質獎勵。第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學生做不到的,教師也要做到。例如在進入教室的時候看到有垃圾,自己及時將它撿起來,給學生做榜樣,學生以后也會有樣學樣,維持好班里的衛生狀況。
2.語言文明習慣
學生有時候說粗話,說臟話,不用禮貌語言,不主動問候,作為教師要明白,這并非品質問題,而是生活環境的污染,性格的粗疏,或者自信心不足造成的,是“無心”的語言。
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灌輸一句“良言”的作用;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積累良言;創設一個語言文明的環境和氛圍,使學生在一個人文美好的環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而不是用譴責和批判的方式定論人性的優劣;讓學生感受職場語言的魅力。
(三)情商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以女生居多,她們自我意識強烈、我行我素、冷漠自私、情感脆弱。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調查學生的思想動態,研究學生的心理。在班級工作中,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點燃學生的“心燈”,讓她們明白親情、友情、愛情的義理。正確處理親友間的關系,學會感恩和扶助;正確處理上下級、同學、同事之間的關系,學會服從合作和互助協作;正確處理男女之間的關系,擺正自己的位置。
三、職業引導教育
中職學校的學生缺乏對社會行業的觀察力,也不很了解社會行業的特點。因此在新生入學后要加強職業的指導工作。首先,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了解學前教育專業的就業方向,樹立學生的職業理想。其次,介紹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素質的要求,以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明確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龍淑玉.《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