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攀華
【摘 要】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相對于初中生物來說,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在學習難度上有了質的飛躍,所以不僅需要學生在學習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更加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本文就針對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高中生物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146
眾所周知,生物是一門探究生物構造和演變的學科,與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有著直接的關聯,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生物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所生活的所有物種,更直觀的是可以了解人類自身。而生物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夠涉及。所以初中階段生物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甚至是更高階段學校教育課程設置中的一部分。
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通過日常教學調查發現,針對大部分學生對于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反饋來看,高中生物不論是內容的涉及廣度,還是知識的深度方面,相對于初中生物來說都實現了質的飛躍,所以對于高中生來說,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生物知識基礎,但學好生物依舊需要付出相對較多的努力。這也就一定程度上對于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教師作為知識的傳輸者,最主要的職責就是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能以課本為參照,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知識點以最為簡單直接的方式呈現出來,方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內容。所以,在日常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知識當堂吸收率,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這門學科。
一、做好備課工作
備課對于教師來說可以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這也是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中最為基礎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對于高中生物這樣一門每節課涉及知識點相對較多,學生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來說,更加需要教師有充分的課前準備作為課堂教學的支撐。因此,需要教師在備課方面做好哪些工作呢?
首先,備課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課本內容。教材是配合教學大綱所制定的,對于教師來說算是教學參照,而課本中所涉及的內容是經過教學專家層層篩選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知識學習范圍和能力知識點,也是將來高考過程中所重點考察的內容,所以不論是從培養學生知識素養的角度,還是日后高考的角度來看,課本是教學的根本。而教師在針對課本進行備課時要著重注意兩點:第一就是確定教學重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時間的預設,這樣可以保證課堂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第二,則是結合學生以往的知識學習情況進行教學難點的劃分,從而在例題設置等方面有所側重,確保課堂教學的詳略得當。
其次,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照顧到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添加課外的知識內容。課本所涉及的知識點屬于單純的理論成果的展示,如果照本宣科很容易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產生厭煩心理。所以教師可以在備課時結合教學例題添加進日常生活中的生物例子等,為課堂教學增加部分趣味性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
二、豐富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一個人與人互動的過程,所以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師要做到求新求變。而現行的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已經呈現出探究式教學、導學式教學等注重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和實際的教學需要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融合最終創造出適合自己班級的課堂教學模式。
首先,對于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互幫互助式的探究教學是一項非常好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汲取了探究式教學和分層次教學的部分融合而成,一方面,利用探究式教學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思維自由度,給學生一個問題和探究方向,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利用分層次教學給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利用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在探究過程中進行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總之,互幫互助式的探究模式,可以實現一個小組的集體進步,并在小組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關系,打造你追我趕的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快速的吸收所學知識。
其次,導學式教學也是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學中非常實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高中生來說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此模式下教師通過制作導學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程的指導和監督,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知識學習效率是一個一箭雙雕的選擇。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的設置給予學生學習重點方面的提示,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既定的方向;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完知識點后,可以通過導學案實現設置的代表性習題進行當堂檢測,明確學生課堂聽課的知識掌握薄弱環節,然后在課下作業布置環節結合學生的課堂知識學習狀況,對導學案的鞏固例題進行增刪,最終確定合理的課下作業習題,全程引導學生實現知識學習的高效化。
三、培養學生當堂做筆記的習慣
對于生物這類客觀性學科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結合典型例題著重注意教給學生解題方法和技巧,而在練習過程中也能呈現出具有代表性的錯題。而對于學生來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教師要督促學生養成當堂做筆記的習慣,不論是講課筆記還是典型題、錯題整理兩手都要抓。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做筆記。當然對于筆記寫在何處教師不必有硬性的規定,學生按照自己的習慣來就好。在課堂教學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在講解到重點知識時,要著重強調并提醒學生做好筆記,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部分學生因為一時的注意力不集中而錯失學習重點,另一方面,也會因為反復提及加深學生的課堂學習印象。
其次,在課堂教學的富余時間,除了進行當堂知識檢測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整理。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會規定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進行記錄,將課堂練習過程中他們認為的重點內容和易出錯的例題進行歸類,并選擇代表性的題目進行整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整理過程中進一步重溫學習難點,更有利于學生未來復習過程中有所側重。
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以上三點僅僅說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冰山一角,也僅僅代表了我個人的教學觀點。相信在素質教育新理念的引導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教學模式呈現,給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帶來持續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