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青
[摘要] 目的 探討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的療效。方法 選擇該院自2016年1—1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胰島素治療,觀察組應用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療效以及妊娠結果。 結果 觀察組在子癇前期、蛋白尿、體重增加以及分娩時間短于37周、空腹血糖檢測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圍產兒發生巨大兒、低血糖、早產兒方面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患者,能夠明顯改善臨床療效,對患者妊娠結局具有較大優化,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二甲雙胍;胰島素;妊娠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b)-0065-02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常見妊娠期并發癥,通常患者沒有任何糖尿病史,在妊娠期24~28周時首次出現糖尿病。該病一直以來發病率并不高,但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發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1]。大部分患者在妊娠期結束后恢復正常,但患者妊娠風險性較常人顯著增加,且患2型糖尿病的預期概率會明顯升高[2]。因此,臨床應高度重視妊娠糖尿病的診斷與及時治療,確保產婦妊娠安全性及產兒的健康。該次研究中,選擇該院自2016年1—1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中部分患者采用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1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妊娠期為初次患糖尿病,年齡在23~31歲之間,首次妊娠,單胎。排除標準:有肝臟、腎臟疾病者,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對研究使用藥物過敏、禁忌者。對照組年齡25~31歲,平均年齡(27.91±3.82)歲;孕周30~44周,平均(38.22±6.31)周;孕產次1~2次,平均(1.47±0.18)次。觀察組年齡24~30歲,平均年齡(26.92±3.74)歲;孕周31~44周,平均(38.46±6.41)周;孕產次1~2次,平均(1.49±0.19)次。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孕產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就飲食進行控制,嚴格控制糖類食物的攝入,同時給予相應鍛煉安排。對照組采用胰島素治療,患者于每次就餐前進行皮下注射諾和銳30(國藥準字J20100036100 U/mL,3 mL/支)。患者在首次使用該藥時,應按0.2 U/(kg·d)使用,每次注射量控制在總劑量的1/8。治療期間,醫生應密切監測患者血糖水平的變化,并且在設計胰島素用量時應根據患者的懷孕時間來做調整。觀察組采用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二甲雙胍治療。患者在晚餐后,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國藥準字H20123024,0.5 g)。兩組均持續治療至嬰兒出生為止。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患者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SP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在子癇前期、蛋白尿、體重增加以及分娩時間短于37周、空腹血糖檢測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引產術、剖腹產、分娩時間在37周以上以及產后糖耐量檢測2 h以上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體重增加(0.8±0.3)kg,對照組體重增加(3.1±0.5)kg,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69,P<0.05),詳見表1。
2.2 圍產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在圍產兒發生巨大兒、低血糖、早產兒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在畸形兒、呼吸障礙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胎兒健康與孕婦在妊娠期血糖水平密切相關,當孕婦血糖水平升高時,胎兒的健康風險系數也隨之增高,嚴重威脅胎兒以及孕婦的生命健康[3]。因此,臨床應高度重視孕婦血糖水平的變化,一旦發現孕婦血糖水平異常,應立即采取治療。傳統治療方法一般采用飲食控制方法,即通過限制患者糖類食物的攝入量達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但臨床效果并不明顯。胰島素是一種大分子蛋白,在進入人體時不能通過胎盤,因此臨床在飲食控制無效后首選其作為治療藥物[4]。孕婦在接受胰島素時只能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有效吸收,但由此引發的孕婦感染風險呈幾倍式增加,并且孕婦需多次注射治療,患者承受著極大的痛苦。胰島素治療用量與個體差異性有關,通常患者在首次接受胰島素治療時,需控制小劑量注射,在之后的治療過程中隨個體的情況再調整劑量。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在患者血糖水平上升的早期采用胰島素治療,能夠顯著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對患者的胰島素內源性分泌功能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因此,在妊娠期孕婦檢測出血糖水平上升時,及時采用胰島素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癥狀,安全可靠[5]。血糖水平高低嚴重影響著圍生兒的健康發育,據相關研究文獻報道,當孕婦血糖水平低于5.5 mmol/L時,產兒患畸形、巨大兒、死胎、低血糖、呼吸障礙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小,但單一使用胰島素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成效并不顯著。
二甲雙胍是一種雙胍類藥物,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二甲雙胍通過降低肝糖異生率,加強外周靶細胞對糖的利用、攝取,以此加強患者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達到在臨床上通過小劑量胰島素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目的。因此,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大多采用二甲雙胍,效果顯著。胎兒能否健康發育與藥物的使用情況有較大關系,臨床禁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口服治療藥物,同時因二甲雙胍能夠通過人體胎盤,所以高濃度的二甲雙胍對胎兒的健康發育是否有較大的影響,目前相關的臨床研究并沒有得出統一結論。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子癇前期發病率以及引產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在血糖水平控制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并且產兒低血糖、早產兒、巨大兒并發癥發病率方面,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對妊娠期合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雙胍合胰島素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妊娠結局,降低患者以及產兒并發癥發病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汪漪, 徐勇, 杜俏俏,等. 妊娠期糖尿病對妊娠結局影響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24(6):817-818.
[2] 胡玲.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1(33): 372-373.
[3] 豐樹菊.孕期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6):41-42,45.
[4] 王成書,魏玉梅,楊慧霞.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不同血糖指標異常與妊娠結局的關系[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12): 899-902.
[5] 王婷,叢林.二甲雙胍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療中的新進展[J].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3, 22(8): 671-673.
(收稿日期:2017-0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