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蘇妹
一、前言
如今,社會對英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必須增進自我專業素養,還應給予學生恰當、合理的教育。
因為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即教育上的無篩選,使教師群體遇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而如何“培優輔差”,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是教師所為之努力和困擾的。
英語是一門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強化運用英語的能力,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快更好的掌握這一門語言,例如,說、讀、寫。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結合風俗、習慣等其他因素,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英語。
在本人多年的初中英語教育生涯中,我察覺到學生的心理因素影響著學生英語學習的最終成果。
二、學優生與學困生的差異
根據《學優生、學困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的調查顯示:
1.學優生比學困生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率
在人際交往上,人們更加傾向于支持學習成績更好的學生,并且會比對他們懷有更多的善意,并且社會對其行為的接受程度也較為寬容。
2.學優生比學困生的心理彈性更大
根據調查顯示,學優生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在心理適應能力、情緒的自我調節表現得比學困生更為優秀。在交往的過程中,大多數學優生能及時溝通,并且去尋求家人或朋友的幫助與支持。
3.學優生存在更明確的認知維度
明確的認知維度就是對自我有了一個全面且新的認識,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喜好等有明確的界限與認知,對自己的目標、需求有更為明確的了解。
4.學優生普遍擁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以上是一個多方面因素相結合的過程,在具體的調查中所展示的結果。
三、傳統教學英語模式導致的后果
以往的多年經驗累積下來的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有它的存在價值;但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對英語人才的要求,我們需要對原有的方法進行探討并進行改進。
(一) 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模式,難以兼顧“兩頭”
在現代教學中,學校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這種方式能讓學生跟著老師的節奏進行學習,并對學生的個人及家庭背景等要素并不作要求;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方式,在多年以來的發展下,存在多年的教育中以千篇一律的課堂方式進行講述,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性,導致擁有良好控制力的學生能夠跟著老師的節奏及思路,但學優生想跑得更快,而學困生卻無法跟上,導致“兩頭”。
(二) 以教師講與學生聽為主的模式,多生“無用功”
在課堂上的知識傳授中,主要是以老師講和學生聽為主。老師的多講可以使老師更好的把握控制講課節奏,并且能夠充分的將知識填充滿每一節課。
而這種形式使學生只是一個知識的“受體”,屬于知識的灌輸過程,缺乏溝通的過程,容易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并且課堂不能保持一個歡快學習的氛圍,容易使其沉悶、枯燥,致使本沒興致的學困生更無心思聽課,從此,進入一個難以“自拔”的學習狀態,學習越來越困難,困難越多越不能甩走。學困生只有加無法減。
(三)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催生更多學困生
在初中英語課程中,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會使他們有一套自己的教學習慣,無法及時創新,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會讓學生疲于學習,并且,強壓下的學習也容易讓學生們喪失對這一門學科的興趣。
四、去舊換新
(一)個性化編排教學與指導
在一個整體統一的班級下,需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區分,然后以不同的方法去對待。對于學優生來說,教師需要做的是幫助其分析錯題,減緩壓力,穩定考試前后的心態,時刻注意著他們的狀態,并及時指出并調整。
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將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與學困生編排成為一個學習小組,并進行“心理暗示療法”,即個體的心理暗示能夠使個人向自己所暗示的方向發展。可以進行分層的任務安排,簡化學困生的任務,讓學生相信自己可以輕易完成,從而促使學生本人主動去學習英語。
(二)矯正學困生個體的英語學習習慣
事實上,學困生并不是智力存在缺陷,只是學習習慣的缺陷導致英語成績偏低。
根據調查,相比于學優生,學困生的查缺補漏、錯誤修改的習慣更加欠缺。大多數學優生對自己做錯的題會進行一個系統的處理,讓自己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學困生卻對他們自己做錯的題目沒有要追究錯誤的根源,將其放任。因此,要強化正面情緒、弱化負面效果,鼓勵學困生養成良好的錯題處理習慣,從而提高個人的初中英語學習成績。
(三)給學困生注射“強心針”
在心理學中有一派觀點認為,人們大多愿意去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任務,而對于一些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他們會避免或不愿意去嘗試。而對于初中的英語學習也是這樣。讓學生完成少量能夠以自身能力完成的家庭作業,然后一點點增加難度,讓學生產生一種征服性的感覺,讓他們學會運用一定的方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加強自信心,最終達到愿意去學習英語并樂意完成相關英語學習任務的目的。
(四)輔助學困生進行自我指導與自我監督
其實初中英語學習屬于基礎知識的學習,難度并不高,在讓學生開始產生自信心,找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學習英語之后,要培養學困生要進行自我學習英語時間的規劃和監督,這種自我制定的個人計劃比老師制定的計劃更能夠讓學生們接受,并且愿意去執行,從而完成英語學習的目標。
(五)師生和諧是促使“脫困”的“催化劑”
在本人從事初中英語教育行業多年以來,發現與老師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能夠一定程度的促進學生去學習本門學科。這個發現也可以給所有的教師一個啟示,可以通過改良師生關系的來改善班級整體的成績與凝聚力,也促使學困生的轉化。
五、結束語
經過筆者幾年的實踐,上面所言確實見效,本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的英語低分率大大下降,為均分的提升做出顯著貢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