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
【摘要】 目的 觀察呼吸科臨床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方法 136例呼吸科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8例。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服務模式護理,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環境舒適評分為(2.1±0.4)分、生理舒適評分為(2.2±0.5)分、心理舒適評分為(2.4±0.2)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1.1±0.6)、(1.3±0.7)、(1.0±0.9)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服務態度、護理技術、住院環境、健康教育、解決問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呼吸科臨床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服務模式后, 可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舒適度, 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舒適護理服務模式;呼吸科;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98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service mode in clinical nursing of respiration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36 patients in respiration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fort nursing service mo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omfor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environmental comfort score as (2.1±0.4) points, physiological comfort score as (2.2±0.5) points and psychological comfort score as (2.4±0.2)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1.1±0.6), (1.3±0.7) and (1.0±0.9)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of service attitude, nursing technology, hospitalization environment,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omfort nursing service mode for clinical nursing in respiration department can improve the comfort of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and enhanc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work.
【Key words】 Comfort nursing service mode; Respiration department; Application effect
呼吸科收治的患者多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病程長, 病情易反復, 遷延不愈, 使患者身心均承受較大的痛苦, 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呼吸科患者住院期間, 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提升治療效果, 改善預后情況, 但由于常規護理模式以疾病為中心, 未能充分滿足患者的需求, 且患者住院期間主觀舒適度較差, 導致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 呼吸科臨床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服務模式后, 可轉變護理人員的服務理念, 轉為以患者為中心, 提高患者舒適程度及對護理滿意度。因此, 本院呼吸科給予患者臨床護理時, 即實施舒適護理服務模式, 效果較為理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呼吸科2016年1~12月接收的患者136例, 其中男72例, 女64例;年齡40~78歲, 平均年齡(53.2±10.4)歲;疾病類型:慢性支氣管炎35例,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30例, 肺炎26例,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24例, 支氣管哮喘21例;文化水平:大學及以上32例, 高中及中專46例, 初中及以下58例。納入標準:①均為呼吸科住院患者;②無意識障礙;③語言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均正常;④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8例。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護理, 包含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等。觀察組以患者住院需求為基礎, 實施舒適護理服務模式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建立星級護理服務模式 在呼吸科門診中, 設置1名病房護士, 確定患者需住院治療后, 給予患者相應的幫助, 如幫助患者拿物品、帶領患者辦理入院手續等, 并將患者送至病房中, 沿途將醫院環境、病房環境等大致介紹給患者;患者在病房中安頓好之后, 接診護士初次評估患者生命體征, 介紹同室病友、病房內物品擺放位置、病房內規章制度等;患者住院期間, 護理人員以“星級護理”行為規范嚴格的約束自己的行為, 同時,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 如患者可以完全自理, 采取指導督促的方式護理[1]。endprint
1. 2. 2 結合規范化護理與個性化護理 ①規范化護理:對于能夠預知的護理工作, 要將其流程、過程及結果標準詳細的制定出來, 將具體做法、由誰做、需達到的標準明確告知護理人員, 以規范護理人員的每項護理行為, 細致的設計每項工作, 在整個流程及標準中貫穿“四化”質量;②個性化護理: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 對患者生活習慣、個性化需求做出詳細的了解, 患者提出相應需求后, 如合理則盡量滿足, 患者個體化需求滿足過程中, 對輕重緩急做出考慮, 靈活掌握, 因時、因人而異, 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1. 2. 3 有機融合護理服務與人文關懷 護理患者時, 堅持人性化理念, 于每個護理環節中滲透人為關懷。護理人員采取最佳的方式集中所有的護理內容, 如治療性護理、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等, 既能與專業要求相符合, 又將人性化理念體現;保證醫療安全情況下, 對患者既往生活習慣充分尊重, 如按照患者意愿擺放各種生活用具;充分尊重、保護患者的隱私, 護理操作如涉及患者身體隱私部位, 要為患者營造相對封閉的空間, 如拉床簾;日常護理中, 護理人員要將尊重患者充分體現, 如進病房前敲門、尊稱患者等[2]。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利用本院呼吸科自制的舒適度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舒適程度, 評價項目包含環境舒適、生理舒適及心理舒適, 每項0~3分, 分數越高, 患者舒適度越高。利用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內容包含服務態度、護理技術、住院環境、健康教育、解決問題, 每項100分, 分數越高, 護理滿意度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舒適度比較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環境舒適評分為(2.1±0.4)分、生理舒適評分為(2.2±0.5)分、心理舒適評分為(2.4±0.2)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1.1±0.6)、(1.3±0.7)、(1.0±0.9)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服務態度、護理技術、住院環境、健康教育、解決問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3 討論
呼吸科是醫院重要臨床科室之一, 主要收治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由于多數患者長時間受到病痛的折磨, 生理及心理狀況均比較差, 較易發生醫患糾紛, 需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 減輕身心痛苦程度及壓力[3-5]。另外, 在不斷提高人們健康意識及健康需求背景下, 呼吸科患者住院期間, 越來越希望享受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并且提高自身住院時的舒適程度[6-8]。
傳統護理模式中, 更多的關注患者生理方面的恢復, 忽視了心理方面的調整、疏導, 再加上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比較少, 導致患者住院期間舒適度較低, 進而影響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舒適護理服務模式是近年提出的新型護理模式, 堅持以患者需求為導向, 目的在于提升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9, 10]。
呼吸科臨床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后, 護理人員在充分調查患者住院需求基礎上制定護理措施, 并在護理過程中融入人性化、專業化及規范化, 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 同時提高患者住院期間心理上的舒適程度, 進而提升護理滿意度。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環境舒適評分為(2.1±0.4)分、生理舒適評分為(2.2±0.5)分、心理舒適評分為(2.4±0.2)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1.1±0.6)、(1.3±0.7)、(1.0±0.9)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服務態度、護理技術、住院環境、健康教育、解決問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綜上所述, 呼吸科臨床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服務模式后, 有利于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度, 并增強護理質量, 和諧護患關系, 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劉春艷, 馬冰, 王曉丹. 護理風險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22):252-253.
[2] 徐佩紅.呼吸科老年患者墜跌安全隱患及優質護理干預效果分析.中華全科醫學, 2015, 24(1):133-135.
[3] 王飛燕,王燕南.危機管理理論在呼吸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6, 30(3):74-76.
[4] 范蕊.護患溝通在呼吸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6, 25(26):247.
[5] 肖少嫻, 曹燕春, 周秋玲. 舒適護理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9):1212-1214.
[6] 繆慧祥. 舒適護理在呼吸內科靜脈輸液病人中的應用. 全科護理, 2013, 11(13):1214-1215.
[7] 石雪嬌. 人文護理之舒適護理在呼吸內科老年患者靜脈輸液中的作用. 醫藥, 2017(2):00092.
[8] 劉曉, 于帥, 劉宇,等. 舒適護理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醫藥衛生(引文版), 2016(11):00123.
[9] 董會芹, 趙東曉, 舒彥虹,等. 舒適護理在呼吸內科患者動脈采血中的應用. 心理醫生, 2016, 22(29):165-166.
[10] 楊慧慧. 舒適護理在呼吸科老年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醫藥衛生(全文版), 2016(3):00134.
[收稿日期:2017-0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