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鳳 孫冬冬
【摘要】以往的水利工程雖然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推動工業與農業發展,但它在河道治理方面卻有一定負面影響。這是因為水利工程建設必然會對河道造成污染,破壞河道自然環境。然而,近幾年興起和普及的生態水利,可在滿足各項河道治理要求的基礎上,減小或避免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對河道的生態恢復、動植物保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在實際工作中,需將生態水利手段作為河道治理的首選方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創新,從而實現水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關鍵詞】生態水利;河道治理;應用
1、生態水利應用在現代河道治理的現狀
1.1 現代河道的現狀
(1)河道斷面形式單一。比如河流橫斷面是說的是河槽中某處垂直于流向的斷面稱為在該處河流的橫斷面。它上下界為河底和水面線,兩側為邊坡,有時還包括兩岸的堤防。它一般是平面的。河道的過水斷面是一般是指水力學上某一研究時刻的水面線與河底線包圍的面積。只有當流線相互平行時,過水斷面才為平面,否則為曲面。另外,還有其他各種斷面形式。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只注重河道應發揮出的作用,而忽視了河流斷面形式的選擇的重要性。(2)水利材料和結構呆板。對于高速水利模具工作零件材料提出兩項基本要求:材料的使用性能應具有高硬度和高強度,并具有高的耐磨性和足夠的韌性,熱處理變形小,有一定的熱硬性。近幾年為了解決河道的行洪速度水土保持問題,我國的河道水利大量凝土和混凝土制品(砌塊等)。(3)易破壞河道的生態系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量不斷增大,致使對生態系統的干擾不斷加大,甚至超出生態系統的承受能力?,F在我國采用的許多水利材料與水會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對城市河道水利的生態環境十分不利。
1.2 生態水利中治理現代河道的護坡優勢
所謂護坡指的是為防止邊坡受沖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種鋪砌和栽植的統稱。目前,我國的河道生態護坡類型主要有四種:①直立式生態護坡。材料一般為石駁或混凝土,可有效控制河勢,避免水土流失,減少河道淤積,使用壽命也相對較長。一般進水河道入城區后主要采用直立式漿砌石擋墻,它可既減少工程占地與房屋拆遷,降低工程造價,又能有效保護河道寬度,制約違章建筑侵占,防止污水流入河中。綠化也較簡單,主要在岸堤進行。②斜式生態護坡。這種護坡類型,容易使人接觸到水面,但要求有比較大的空間。③臺階式生態護坡,親水性讓人十分滿意。④復合式生態水利。集合以上之優勢,分布區域廣泛。
2、河道生態水利治理方法
2.1 生態河堤
運用人工護岸等方式促使河道水體與河岸進行水分交換。在充分考慮邊線設置、中心線設置及護岸材料優選的基礎上,將河流的形狀、環境與水流等作為核心,全面展示河道整體形態之后,計算、控制河道寬度,保證河道生態合理性與美觀性。除此之外,在實際情況中需做好材料選擇,因為這是河道生態恢復與生態河堤建設的關鍵環節。基于此,材料應盡量使用非加工材料,且無毒無害,具備良好防沖性、生物棲息適宜性。
2.2 自然河流
為確保河流在不斷貼近自然的基礎上起到安全防洪作用,河道岸線形狀的設計是可以不完全規則的。比如,深潭在水流動力作用下其河岸與河底能產生沖刷與淤積,這樣可使河流的自然系統變得更加豐富,而且更有利于動植物共存。河床與周邊環境改造也是生態治理模式下建設自然河流的重要內容。對于河道的周邊環境而言,它是構建食物鏈與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基本條件,所以在實際建設活動中,可用明渠取代原來的暗渠,并在河流岸線盡可能增大綠地范圍,最后再通過對自然材料的使用,使建成后的河流更貼近大自然當中的河流。
2.3 加速退化帶治理
通過對河道生物群落的有效協調和優化,在河岸及水體當中種植各類植物,來起到預防水土流失的作用。此外,借助植物的光合作用,還能為水中的好氧生物提供充分養分,實現生態循環與水質凈化,最終達到促使水系統形成較高自凈能力的效果。
3、河道治理中生態水利實際應用
以湖南省某河道治理工程為例,探討生態水利手段在治理過程中的應用,包括生態護坡、河道斷面處預留生長空間、河道污染治理、親水空間建立等。
3.1 生態護坡
根據河道的施工作業特征、功能及所處位置的地形地質條件制定河道護坡方案。同時,結合河道的植被調查成果,在充分考慮生態平衡性要求的前提下,將整個河道分成三大區域,分別為常露區、變化區和常淹區。然后再根據不同分區的要求采取適宜的生態護坡方式。
3.2 河道斷面處預留生長空間
將排澇與泄洪作為根本目標,結合河道景觀的優化作用,為營造更高水平的城市整體建立一個具備軟性特征的休閑與游憩空間,如結合使用河道水體和自然景觀等。另外,為使河道具備更佳的自然風情,必須要從生物多樣性恢復角度入手,采取親水平臺設置等手段,在維持水量平衡的基礎上,提升河道水體自凈能力,賦予河道更強的生命力。
3.3 河道污染治理
濕地對于污染的控制有明顯的作用與效果,并且還能調節小范圍氣候,利于各類動植物生長棲息。所以可采用人工濕地等方法對河道水體生態進行修復,并通過合理的轉化或轉移,達到最佳的污染處理效果。同時,還可以在充分結合水環境空間藝術的基礎上,利用水體特性進行造景,如基于濕地的生態水利河岸,使得原本處在靜止狀態的自然水體具有生命力,給人以自然、輕松和快樂之感。
4、關于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應用的前景分析
在對和諧社會進行構件的過程中,科學的發展觀念已經是使其人們意識到了實現經濟以及社會持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對生態水利建設在河道治理的時候,對于可持續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其應用前景也是良好的。然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河道的生態化治理也是一個具有著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同時生態水利在河道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各個方面的因素配合給與重視,其應用以及發展也是需要一個不斷進行改進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要施工以及設計和養護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促進其得到可持續化的發展。同時也需要打造出適合當地河道流域特點的生態化,更好地保證河道的治理可以全面的開展,從而為河道梳理構建出一個和諧的生態環境。
5、結束語
河道治理中的生態水利是指將建立生態系統作為核心,在滿足社會水資源利用需求的基礎上,采取一種貼近于自然的治理方式。生態水利強調自然,目的在于使人和環境更加親近,而對河道治理而言,除了能達到基本治理效果,還能增強河道自凈能力,改善其自然環境。
參考文獻:
[1]吳俊和.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6,03:75-76.
[2]劉藝.生態水利在現代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6,10:55-56.
[3]蘭彬.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