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 吳波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起,聯合相關部門、行業組織和地方共同舉辦的一項全國性職業院校學生技能競賽活動。大賽作為我國職業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深化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了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的結合,擴大了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大賽已經成為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對職業院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一、競賽獲獎的原因
(一)學院關懷與支持,是競賽成功的第一位因素?!盎ヂ摼W+國際貿易綜合”競賽初期,我們團隊沒有競賽需要的POCIB系統,以及其他相關輔助訓練材料與設備,指導教師只能指導學生在原有教學軟件中訓練與強化。在學院各級部門的協調下,我們添置了比賽專用的世格軟件公司的POCIB系統,并且積極與南昌大學等一些高校進行互動,他們給競賽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使學生最終在競賽中取得勝利。
(二)指導教師的傾注程度,是競賽成功的關鍵因素。從參加江西省“互聯網+國際貿易綜合”競賽情況來看,國貿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的基本功是非常好的。例如:做預算、外貿函電、合同簽訂以及跟單等。歸其原因,便是國際貿易專業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講解透徹,學院專業教學改革順利。在短短前后兩個月的時間里,放棄了很多業余時間與假期,在完成日常授課任務及學生管理任務的同時,將全部的精力投到了訓練指導上。
(三)學生自身的艱辛努力,是競賽成功的直接因素。由于商務分院國貿專業歷年學生人數都維持在40人左右,而低年級同學由于比賽所需的單證、函電以及結算相關知識尚未學習,所以我們采用老帶新,對學生做梯隊式培養,讓高年級學生教低年級學生,共同進步。選手們停課進行比賽專項訓練,“5+2”,“白+黑”。因此能取得全省第三名和第七名,榮獲二等獎和三等獎的成績,說明參賽選手平時是異常刻苦的,同時也反映了學院教學改革的成功。
(四)教研室的重視,也是取得好成績的因素。參加國賽和省賽,雖然指導教師只能有兩位,但是競賽得到了教研室主任和所有國際貿易教師的重視和指導,增進了教師間的互相交流,更加強了對選手的實踐培訓,增進了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
二、競賽中的不足之處
(一)競賽方案中的內容大大超出了平時的教學與培訓課程。依據國賽要求,我省省賽增加了B2C賽項,分值占25%。難度涉及到了電子商務、運輸管理、財務管理等課程。但由于我院國際貿易專業沒有開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加之本次參賽選手均為大二、大三學生,外貿函電和外貿單證是大二階段新開課程尚未學完,而電子商務和財務管理課程還未開設,對賽題的內容有一些難以駕馭。此外,在競賽中,不僅要根據買賣雙方貨物的價格進行匯率換算和計算報價,同時還要熟練運用世格軟件POCIB系統,以其他院校的參賽隊伍進行貨物買賣,這樣對手的水平高低也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競賽成績。
(二)競賽賽前訓練期間較短。在江西省職業技能競賽中所使用的世格軟件POCIB系統,是在2017年10月中旬安裝并調試成功的。由于學生之前未開設與POCIB內容有關的課程 ,選手練習的時間較為倉促,沒有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加之個別選手賽場緊張,有的選手忘記了單證操作要點和操作步驟。導致任務完成的情況下,正確率較低,沒有得到相應的分數。
(三)本次參賽指導老師由于是第一次帶隊參賽,再加之本次大賽在全省也是第一次舉辦,指導比賽的經驗不足,直接影響了訓練的效果。部分項目在訓練過程中,都走了一些彎路,訓練的針對性也不夠強。例如電算化軟件的功能使用,因為功能較多,又不知賽項重點,只能全面學習掌握,也就是這樣反而最重要的部分沒有得到專門的練習。
三、競賽需改進之處
(一)要建立健全參加各級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的“永續機制”。應該在每個學期每個班級組織一支由參加過技能大賽,得到過鍛煉的學生組成的教學小組,進行長期的模擬仿真集訓,在比賽時拿得出手。對于學生的訓練,也應由專業過硬,有帶賽經驗的老師負責,用相關實訓課程和課外時間進行訓練。
(二)以國賽為標桿,培養一支技術過硬的指導教師隊伍。由于沒有參加國賽經驗,指導老師對比賽中的部分規則都沒有吃透吃準。這一次帶隊參加江西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讓指導老師得到了鍛煉,增加了見識。今后,要將比賽規定的規范動作,逐步融入到我們的專業教學中,真正做到“賽中學,學中賽”。
(三)要進一步完善競賽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競賽所需的設備。設立規章制度對獲得表彰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獎勵。根據國賽的要求,還有商務英語口語的競賽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的內容,相關配套軟件和指定教材也應該及時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