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發性移民是把工程移民當作是一次改善落后地區發展的機遇,以使移民的生活變得更好為基本目標,通過開發性移民可以給予水庫移民以生存發展的飛躍,如果政策得當,模式科學,對水庫移民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發展都有著巨大作用。
【關鍵詞】開發性移民;優勢;模式;后期扶貧;探索
1、開發性移民簡介
不同于補償性移民,開發性移民主要集中于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通過移民來促進地區經濟改善,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在開發過程中,根據地區實際的發展情況,結合資源優勢來實現移民重建,從而保證當地的正常發展。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分布比較分散,我國在進行移民時必須注重一定的經濟補償,在移民之后也要妥善安置好廣大民眾的居住,持續性的跟進移民人們的生活狀況,尊重地區移民之前的發展規劃,注重扶持性的開發。著名學者段躍芳在研究國內外眾多移民案例的基礎上,針對我國實際的移民情況,提出了一些開發性移民政策。她認為在開發性移民時最主要的是要注重移民之后的人們的生活質量問題以及保證生產發展質量的提高。在尊重當地的經濟發展基礎的條件下,合理進行移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開發性移民不僅不能影響移民的正常生活,還要更大限度的提高移民的收益,保證當地長遠發展。移民并不是簡單的讓民眾換一個地方生活,而是注重開發當地有效的資源,促進庫區更好發展。
2、開發性移民優勢
首先,高度重視移民工作,把它看作一個大工程的建設項目,將移民的工作地位提升到工作重心,有利于移民工作的開展。
其次,多樣化的移民補償方式,改變了僅僅以經濟補償的單一模式,更多的是根據移民的實際情況來妥善安排,滿足民眾不同的需求。
第三,開發性移民提高了移民的獲益收入,這也保障了移民的正常生活。在進行移民工作時,注重一次性合理規劃,避免重復建設,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
第四,開發性移民從長遠角度出發,在移民之前做好移民安撫,進行一定的補償。注重當地的長遠發展,在不影響移民的生活前提下,讓民眾從中獲取更多的收入,促進當地更快更好發展。
第五,開發性移民要結合當地的資源條件,全面開發地區有效資源,遵循當地經濟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不盲目開發,從而實現當地可持續發展。
3、國內現行水電站移民安置模式
3.1 大農業安置和二三產業安置模式
大農業安置模式的特色是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實行的安置,既可以集中化又可以分散性安置。大農業安置模式比較適合在一些發展條件相對比較落后,人口稀少的地區,以耕地為主要收入,農民的生活相對比較貧困。此外,在進行移民時要保障當地有充分的耕地資源可以補償。作為一種傳統性的安置模式,在實踐過程中也是最為穩定和有效的。依靠土地資源的開發以及合理分配,按照不同的移民對象給予移民一定的耕地面積補償。在我國距今為止,比較成功的案例則屬于小浪底水庫移民工程。該地區人口眾多,處于兩個省份之間。在進行移民時需要考慮各方面問題。一是在進行移民農業安置時,由于臨近黃河,可以開發就近河灘來增大后備耕地資源。二是對于一些沒有獲得耕地補償的移民可以將其移民到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方居住。而像一些比較發達的地方像重慶的NH庫區,農業資源比較豐富,生產發展各方面良好,那么人們就不愿意遷移到別的地方。此外,在缺少后備土地資源的條件下,很難為遷移的民眾提供耕地補償,即使可以開發更多的耕地,但是可能就會對生態造成一定的破壞,那么就會得不償失。在這種地區,大農業安置模式就不適合,宜采取二三產業安置模式。
二三產業安置模式是盡量少的補償耕地資源,而是注重解決當地移民的就業問題,讓民眾自立更生。通過創建一些工廠或者需要勞動力比較多的項目,吸引當地移民就近就業,緩解當地民眾壓力。比如重慶某地的NH庫區反而具備這種移民安置方式的條件。一方面,由于重慶當地政策的變革,進行城鄉改革試驗,主張取消城鄉壁壘,促進農民城鎮化。另一方面,重慶市還作出一系列規劃,積極促進更多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加大改革當地戶籍制度。因此,此地適合運用二三產業安置模式。
3.2 長期補償模式
在移民后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持續性的進行多樣化補償來保障移民的生活,比如說實物變現或者讓民眾入股等手段來進行安置。當然,這種補償雖然是定期的固定收入來源,民眾不需要付出任何體力或者腦力就可以獲得,具有直接獲益性。但是,這種補償的弊端主要在于不能解決移民的就業問題,移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可能會對此形成依賴,養成懶惰的習慣,不利于移民自身的長遠發展,社會上閑散人多了,可能會造成不安定因素。而且這種補償程度相對有限,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需求也越來越大,這種補償模式也難以解決民眾的生活需求,只能達到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
3.3 養老保障模式
所針對的群體主要是達到年齡要求的老年人。通過土地補償來提供養老保險,每個月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就可以獲得養老金。在我國,示范成功的項目比如瀑布溝水電項目之后,逐漸在全國范圍內試驗。有效保障居民的生活,同時也緩解了養老壓力。在這種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僅得到了保障,還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4 綜合開發性模式
在移民區注重生態資源的開發,生產有特色的生態農產品,最大化的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積極進行交通建設,實現村通以及城鄉通,從而保證農產品在市場上有效流通。在移民集中的地區擴大園區建設,形成規模化效應,吸引當地民眾就近就業,緩解民眾就業問題,增加移民生活收入。另一方面,在一些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以及發展相對較落后的區域,政府要積極引導當地居民向發達地區遷移。積極發展勞動力產業項目來解決當地移民的生活問題;此外,還可以加強當地居民一些農產品業務知識培訓,促進移民自力更生自主創業;保障移民享有更多的城鎮居民權益,給予一定的保險補助,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合理安置遷移人口,讓移民在城鎮有歸屬感,既要滿足移民的生活需求,也要注重移民的精神需求的滿足。
4、開發性移民后期扶持探索
開發性移民注重移民的生活質量的改善,不僅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解決移民的短期性生活問題,在移民之后對移民區進行科學規劃和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解決移民后顧之憂。因水庫建設移民,政府進行一系列的扶持補助,保證了移民的正常生活,也提高了移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安定以及地區有序發展。
建設電站雖然會影響部分地區居民生活,但是也為當地移民帶來的新的收入來源。因為電站建設作為一個工程項目會需要很多勞動力,那么當地居民就可以就近安排,不僅實現多產業發展也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同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進行農產品種植種類以及比例調整,特別是擴大經濟作物種植范圍,并保障糧食充足。當然,在安置當地移民生活生產的同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也會更加完善,那么這也更有利于移民農產品科學種植。在結合不同移民安置模式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移民規劃,從而保障移民的正常生活開展,提高移民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段躍芳.水庫移民補償與安置機制探析[J].重慶社會科學.2009(07).
[2] 杜景燦,張宗玟.水電建設直面三大問題[J].中國投資.2009(06).
[3] 張春美. 基于增收目標的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問題探討[J]. 人民長江. 2009(01).
[4] 周銀珍. 基于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水庫移民安置研究[J]. 三峽大學學報. 2008(03).
[5] 唐震,邵癸. 基于開發性移民的移民安置方式探析[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08(03).
個人簡介:吐爾遜阿依·木衣提;單位: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郵編:830000;出生年月日1981年3月28日;性別:女;籍貴:吐魯番市,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建設征地移民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