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化技術在水電站及變電站運行中的應用已成為必然趨勢。對于智能化技術的開發,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相關技術人員必須不斷的對以往經驗加以總結,對實施過程不斷完善,從而在極大程度上降低運營的成本,使得經濟效益得以提高。
【關鍵詞】智能化技術;水電站;運行;應用
當前,水電站(變電站)智能化主要指利用計算技術、通信技術、現代電子技術等先進技術,達到對水電站(變電站)配電線路、相關設備等的保護、測量、監控及調度通信,該技術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及安全性,能夠使電網的智能調節與自動化控制等功能得以實現。
1、智能化技術的簡述
智能化技術在智能電網中強化對電網運行的控制,在運用數字化技術中借助先進技術、傳感器、通信控制器等,構建一個規范標準的、可靠的信息平臺,從而達到動態、全景、實時的控制與監測效果,推進智能化電網體系的不斷完善。
智能化變電站的特征為:(1)具備緊密性的網絡,對整個網絡加以全面控制,加強各個環節之間的連接,一旦發生緊急的電網事故,能夠及時的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而實現對電網的全局性控制與協調;(2)滿足特高壓輸電網線高架要求,有效的保證輸電過程中變壓器的最大容量及特高級電壓,對電網中的短路情況加以有效解決,對整個電網設備進行精細控制;(3)對整個智能電網起著支撐作用,智能電網能夠使電網具有較好的安全性、經濟高效性和可靠性。
當前,常規的水電站(變電站)中設備之間的連接需要大量的電纜,而這不僅費工、費時、費力,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使用效率;同時,常規變電站的設備運行系統中有關監督檢查系統缺乏,無一體化平臺,這就導致企業無法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進而造成工作中的失誤率增加。為改變這一現狀,將智能化技術應用到水電站(變電站)運行已勢在必行。
2、智能化技術在水電站(變電站)運行中的應用
2.1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應用
數字化指相較于模擬控制,達到對信息收集、傳輸、處理及控制輸出全數字化的目的。同時,借助信息共享進一步簡化與減少現場采集設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設備成本及運行維護的成本。
2.2電子式互感器的應用
電子式互感器具有重量較輕、體積較小的特點,能夠對傳統互感器中的飽和、絕緣、諧振問題加以有效解決。對信息進行采集,實現數字化傳輸,有效的解決水電站(變電站)干擾問題,使得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得以大大的提高。
2.3一次設備智能化的應用
智能變電站的主要特征為一次設備智能化的實現。智能設備指將智能組件與一次設備加以有機結合,從而使一次設備智能化得以實現,不僅具備分配與傳輸電能的主設備本體,還具備測量、控制、計量及保護功能等。
2.4高級智能和一體化數據支撐平臺的應用
二次系統主要包括自動裝置、故障錄波、繼電保護、監測系統、機組狀態、計算機監測系統等,在水電站(變電站)中二次系統得到廣泛應用,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運行管理水平;然而水電站(變電站)運行過程中通常存在數據交換共享難以有效實現、相互接口繁多的問題,這就使得系統的綜合應用效益的充分發揮受到嚴重制約。為解決這一問題,電力企業需要對統一數據平臺加以建設,達到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和互動的目的。統一數據平臺借助統一的規范通信接口和數據模型,無縫連接各個系統,借助數據互動與共享,為系統高級應用提供信息支持;同時,各應用系統通過與一體化平臺接口進行數據交換,從而獲得所需的相關數據,滿足水電運行、調度與維護管理等高級應用智能化的目標,且滿足各類應用系統的要求。
一體化平臺與各應用系統結構示意圖
3、建議
經調查,本地除善泥坡、毛家河等少數企業智能化水平相對較高外,大部分水電站、變電站運行中都存在以下問題:(1)設備的功能比較單一,技術相對落后;(2)設備之間的連接使用大量電纜,線路改造比較復雜;(3)一體化平臺缺乏,資金投入不足。為能夠促進智能技術在水電站、變電站運行中的應用,企業應加大技術創新和資金投入力度,積極引進先進的設備,向外聘請專業能力較強的技術人才,將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應用到生產活動中,重視一體化數據支撐平臺與高級智能的構建和融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成本,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在水電站(變電站)運行中應用智能化技術,使一次設備智能化與二次設備網絡化得以實現,對系統抗干擾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實現各個環節間的無縫連接,借助一體化數據支撐平臺使協調控制、智能決策、電站優化運行等高級智能化應用功能得以實現,進而有效提高水電站(變電站)的綜合效益,促進電力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桑義瑩.電氣工程自動化的智能化技術應用分析[J].南方農機,2017(01):128-132.
[2]王記偉,黃俊臣.變電站智能化應用技術的相關對策分析[J].河南科技,2015(04):26-27.
[3]王璠,樊毅.淺論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技術改造[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0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