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輝
【摘要】在分析略陽水資源現狀及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基礎上,針對行業、重點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水資源合理開發、節約用水、水資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科學合理的對策,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略陽縣;水資源;現狀;開發利用;對策
1、略陽縣概況
1.1自然概況
略陽縣位于陜西省漢中市西部,為陜、甘、川三角地帶。地處秦嶺西端南麓,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光熱較差,氣候垂直差異明顯,降水不均,災害較多,連陰雨、暴雨、干旱是該縣三大災害氣候。
1.2社會經濟概況
略陽縣總面積2831km2,轄15個鎮2個街道辦,總人口20.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城鎮人口在持續增加,而農村人口呈逐年減少的趨勢。由于受交通、經濟結構、科技、投入等制約因素影響,略陽總體經濟水平仍然處于欠發達地位,屬國家級深度貧困縣。
2、水資源
2.1水資源量
略陽縣屬長江流域,分為嘉陵江和漢江兩大水系。西部為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積2014.6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71%,東部是漢江水系,為漢江一級支流沮水河流域,境內流域面積816.4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29%。略陽縣多年平均降水量800.0mm,降水總量22.65億m3,多年平均自產水量為9.72億m3,平水年(50%)為8.552億m3,一般干旱年(75%)為6.220億m3,特殊干旱年(95%)為4.276億m3。略陽縣的入境客水量主要是嘉陵江、沮水河的徑流量,客水水資源量比較豐富,多年平均客水流量40.94億 m3。
2.2水資源基本特點
(1)地表水資源豐富,年內分配不均,可利用量少
略陽縣水資源較為豐富,由于時空分布不均,河流豐枯變化極大。夏季的6~9月的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70%;11月到次年3月共5個月的降水總量占不到全年降水量的10%,河流僅靠地下水和泉水補給,河流干枯缺水明顯。
(2)客水資源量豐富,但含沙量較大不好利用
略陽縣入境客水量為40.94億m3,其中嘉陵江38.36億m3,占總入境客水量的93.7%,而嘉陵江略陽站以上多年平均含沙量8.18kg/m3,最大含沙量達583 kg/m3,河水一年四季不清,不能直接利用。
(3)水質狀況
略陽縣漢江水系地處深山,本流域除大鐵壩河以外,工礦企業少,水質較好,能夠達到水功能區劃水質目標。嘉陵江水系部分河段有所污染,水質超標,影響到水生態和水資源利用。
2.3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據調查統計,2016年全縣各類供水工程總供水量3032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626萬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86.6%:蓄水工程100萬立方米,引水工程1699萬立方米,提水工程827萬立方米;地下水406萬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13.4%。總用水量3032萬立方米。
3、水資源基本態勢
(1)水資源可利用率不高
由于目前無蓄水工程調節,洪水期水量白白流走,而在枯水季節,缺水嚴重,因為自然條件的限制,山高水低,農村許多地方人畜飲水無水源,近年來各級政府雖然加大了飲水安全投資力度,解決了不少農戶的飲水問題,但由于點多面廣,目前仍有少數農村人口存在飲水困難。
(2)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平衡,區域性供需矛盾明顯
盡管略陽縣河流眾多,河網密度達1.1 km/ km2,水資源量總體較大,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4800 m3,遠遠大于全國人均水資源量(2200 m3)和陜西省人均水資源量(1200 m3),但是多數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困難,利用率較低,現有水資源開發主要集中在嘉陵江水系的八渡河、東渡河,以及漢江水系的大鐵壩河。
縣城城區人口密集,工礦企業集中,用水量較大,并集中有略陽火力發電廠和略陽鋼鐵廠等高耗水工業。由于嘉陵江河水渾濁,縣城段曾受到工業廢水污染,城區7.6萬人的居民用水只能靠八渡河取水,在遇到長時間干旱時城區飲用水水源受到嚴重威脅,同時河道基本生態基流不能保證。
位于縣城東部的東渡河、大鐵壩河流域,礦產豐富,俗稱勉、略、寧“金三角”,分布有嘉陵礦業公司、漢江鋼鐵集團楊家壩鐵礦等數十家采選礦企業。
(3)供水工程輸水漏損較重,損失率高
城區自來水管網中,仍有部分管道由于管材選用標準低、質量差、使用年限長等原因,管道輸水跑、冒、滴、漏現象嚴重,管網漏損率高。
略陽縣農田灌溉主要為引水灌溉,防滲措施少,渠系水利用率偏低。農田沙壤土居多,灌溉方式又是大水漫灌,田間水跑、滲、漏現象嚴重,灌溉水利用率不高。
(4)水質污染不同區域依然存在
雖然縣城建有污水處理廠,仍有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鎮村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部分工業廢水仍有偷排現象,使區域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污染,減少了水資源的可利用量。
4、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4.1法規體系仍不完善
全國性節約用水管理條例尚未出臺,現行節水法規的配套措施不健全,難以有效規范和監督管理經濟社會用水活動;執法監督檢查薄弱,取水、用水、排水計量和監測設施不健全;各類用水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缺乏嚴格的用水管理制度,監督管理薄弱。
4.2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的激勵機制不完善
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尚未形成,供水水價和再生水的價格嚴重背離價值,難以調節用水行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主體缺乏節約保護資源的內在動力和激勵機制,造成在缺水的同時用水浪費嚴重。缺乏推廣應用節水產品(設備)的激勵政策。
4.3節水設施建設和技術研發及推廣力度不夠
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設施,特別是農業用水設施,因建設標準較低、配套不完善,維修更新不及時,造成設施老化失修、利用效益低下,難以適應水資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另外部分工業企業存在技術落后,設備簡陋、能耗高、耗水量大、污染嚴重等問題。由于缺乏扶持政策,投入不足,使節水設備和新技術研發與推廣的內在動力不足;節水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缺乏經濟實用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節水關鍵技術。
4.4水資源意識亟待加強
一些民眾對水資源水環境的嚴峻形勢認識不足,水憂患意識不強,節水工作不到位、投入不落實、措施不得力;水資源節約保護宣傳和社會監督力度不夠,激勵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全民水資源意識有待加強。
5、對策
5.1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加強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推行水務一體化管理,提高涉水行政的社會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從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源頭開始,貫穿于取水、用水、排水的各個環節的管理,強化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加強用水計量與監督管理,用水嚴格執行超定額、超計劃累進遞增水價,促進節約用水。
5.2合理配置水資源
城市生活優先,用水結構更加合理;留住天上水,加強雨水資源利用;攔蓄豐水期洪水,提高水資源控制能力;多用過境水,增加可供水量;用好再生水,開辟新水源;有條件的進行調水,促進水資源合理使用。
城鎮生活供水方面,建設城區生活水源引水工程,引張家壩河水到惠澤水司水廠,使其供水規模由目前的12000 m3/日增加到20000m3/日,可保證10萬人的用水需求,在嘉陵江規劃籌備建設備用水源,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活用水保障率。
農村生活供水方面,通過“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了大多數農村居民的生活用書,除農村飲水工程覆蓋農村居民以外,少數沒有供水設施的農村居民通過簡易取水設施取用水以解決生活用水。
農業供水方面,通過對現有引水工程進行維修改造,提高供水能力。因地制宜地積極采取集雨補灌、保墑固土、生物節水、保護性耕作等措施,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和生態農業。
工業供水方面,用水量較大的企業,通過對原供水工程的挖潛改造,基本能夠滿足企業用水需求;其他工業企業由于取水水源分散,在當地就近取水能夠滿足需要。
5.3 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
加快推廣農業、工業、生活節水技術改造力度。農業節水主要以項目為重點,開展灌區節水改造,完成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工業節水方面,積極促使工業企業推廣先進適用的節水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城鎮生活節水方面以城鎮供水管網改造為切入點,結合戶表改造和新建建筑物節水器具的安裝使用,大力推廣使用生活節水器具,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大力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服務業,建設節水型居民小區和公共機構。
5.4 嚴格水功能區監督管理
根據各河流水功能區劃分,核定各水功能區納污能力,實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根據排污總量控制指標分配排污權,強化水功能區管理。把再生水水價調整到合理范圍,鼓勵污水處理回用,制定優惠的回用水價格政策,促進污水回用發展。加強排污口的監管力度,確保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用嚴厲懲罰措施制止企業超標準排污。
5.5健全績效考核制,完善公眾參與制
建立和完善考核指標體系、檢測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氛圍,大力宣傳水資源和水環境形勢以及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性。建立公眾參與水權、水價、水量分配的管理和監督制度,推進形成水資源管理民主參與聽政、咨詢、充分表達意見的機制,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水資源管理,促進節水行為社會化。
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通過水源工程、節水措施、污染源治理,加大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力度,逐步建立與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國民經濟體系,控制用水總量,轉變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減少廢污水排放,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水環境與生態的破壞,滿足社會發展對水資源日益增長的用量需求,大大提高水資源水環境的承載能力,使水生態出現良性循環,水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陜西省略陽縣農業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報告集》略陽縣農業區劃委員會 1986.09
[2]《陜西省漢中地區實用水文手冊》陜西省漢中地區水電局 1988.02
[3]《陜西省略陽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略陽縣水利局 陜西省漢中水文勘測局 2003.12
[4]《陜西省略陽縣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略陽縣水利局 陜西省漢中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