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濤 王偉宇 解曉飛

摘要:近年來,隨著現代化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我國化工企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規模日益擴大。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注意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會避免風險的發生或把損失降到最低點。本文就化工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存在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如何進行有效防范展開系統論述。
關鍵詞:化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風險防范;應對策略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和不斷完善,化工企業生產規模持續擴大,面臨來自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因此遭遇各種風險機會加大,企業的生產經營必將受到影響,甚至破產。然而,我國許多化工企業風險意識淡漠,甚至有些企業沒有風險意識,因此對我國化工類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化工類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一)我國化工企業的發展現
在我國從事化工行業的企業,總體規模相對不大,小型企業偏多,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相比,差距非常明顯。根據2016年化工大宗商品漲跌榜統計,2016年化工產品漲多跌少,規模以上企業24941家,虧損企業3155家,行業虧損總額1002.2億元,同比增長10.9%o
(二)我國化工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現狀剖析
1.風險意識相對不強。眼下,我國化工類企業的財務管理方面普遍未能形成良好的風險意識,導致企業發展中產生很多風險,風險預警機制未科學有效形成,導致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產生很多不穩定因素,這些都將成為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中的制約因素。
2.內控機制未有效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有效建立和執行取決于內部控制環境的好壞,這是一個基礎性的影響因素。當前,很多化工企業忽視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未形成現代科學的治理結構,內控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財務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也限制了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
3.內審機制不健全。很多化工企業內審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內部控制實施不到位,甚至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內審部分權限范圍也非常有限,內審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內審作用也不能夠有效發揮。上述因素導致企業內部的審計和監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化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管理缺位
當前,化工行業集團總公司和下屬公司在資金管理對接上存在較多問題,部分總公司在向下屬公司分配資金時,不能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對分配到下屬公司的資金使用、資金去向均不能有效控制。下屬公司對總公司的要求也不能有效執行,資金管理很多要求流于形式,資金協同效應難以發揮。
(二)負債比例過高
很多化工企業不能理性對待實際籌資過程,錯誤認為降低企業籌資成本的渠道是債務籌資,這樣不會流失企業管理權。如果企業債務籌資過多,企業負債比例過高,企業風險會增大,一旦不能按時還款,誠信將受到影響,信用等級下降,企業自身價值將會降低。由于籌資方面錯誤認識,很多化工企業負債資金比例超過合理界限,資金結構不合理,負債風險過高。
(三)庫存比較過大
商品庫存指的是商品生產結束,離開生產領域,但尚未進入流通流域,而是在流通過程中的暫時停留。很多企業忽視合理庫存,庫存增大,問題商品增多,周轉緩慢,效益降低。存貨作為一項重要的流動資產,所占比重過大,積壓嚴重,導致費用上升,利潤下降。
(四)賒銷情況嚴重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為了搶先占領市場、擴大銷售,可能會采取賒銷方式增加銷售收人,致使形成應收賬款,甚至形成“三角債”而無法收回。這不僅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還影響著企業的再生產能力。由于企業在賒銷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
三、改善化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策略
(一)籌資風險的控制
1.財務杠桿效應分析。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充分考慮企資金來源結構,進行財務杠桿效應原理分析,保持負債資金維持在適當比例。根據發達國家成熟企業統計數據顯示,三大行業資產負債率上限分別是:第一產業為20%左右,第二產業為40-50%左右,第三產業為60-70%左右,因此化工企業應保持在40-50%之間。
2.建立最佳資本結構。化工企業應在風險與利益之間尋求最佳配合,選擇對企業最有利的資本收益,依據是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如果企業在新建起步期或發展初期,應該考慮進行普通股與優先股合理搭配籌資,積極進行內部籌資,避免到期限還本付息的風險,這種資本結構屬于所有者權益,企業風險較小;如果企業發展穩定,各方面指標正常,則應該選擇負債資本結構,可以發行企業債券或向金融機構借款。
3.選擇恰當的籌資方式。企業決策時,應該根據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率來計算綜合資金成本率。這需要綜合考慮企業資本結構、股利政策、各種信息等因素之后,以各種方式籌資組合,選取綜合資金成本率最小的一種。
(二)投資風險管理措施
1.樹立風險意識,進行風險預測。作為企業的負責人及具體財務人員,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并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識別潛在風險,估算該種風險帶來的損失。把握風險的規律性,掌握預測風險的科學方法,密切關注風險因素,提高前瞻性和預見性,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避免、控制或者轉嫁風險。
2.提升風險決策水平。決策部門決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面臨風險時遭遇的損失多少。投資時,要多渠道搜集信息,查找資料,盡可能確保投資的準確性。投資后,要時刻關注,遇到相關情況,要根據掌握的信息果斷決策,爭取最大盈利,降低損失。
3.關注投資效果。集中主要的財力、物力和精力來保證重點工程建設、重點投資項目。認準投資就要快、狠、準,不能拖泥帶水,戰線過長。也不能投資項目過多,要把主要的財力運用到認準的投資項目上。同時,加強動態關注,防止被其他項目挪用資金。
(三)規范財務操作流程
財務工作流程的規范與否關系著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果,規范的財務工作流程,完善的執行標準都會促使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公司的每一個經營管理活動都應該貫穿著財務工作流程,嚴格執行,實現流程化、制度化、規范化。財務人員應該掌握整個會計工作流程,熟悉相關的財務軟件。規范的化工企業財務工作流程,能夠減少財務人員主觀隨意性帶來的失誤,降低由此產生的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馮松權.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管理研究——以廣州A銀行為例.云南財經大學,2015,(5):12-13.
[2]李勇.水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基于中聯水泥的案例分析.中央財經大學,2011,(8):22-23.
[3]陸正鋒.小微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以V4服裝設計有限公司為例.中國人民大學,2012,(2),5-7.
[4]尹潔.化工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及對策.商業經濟,2014(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