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薇
摘要:依法治國已成為我國憲法所確認的,而構建法治政府則是建設法治國家的核心和關鍵。和諧社會是在法治政府的框架下,形成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相互協調的穩定發展,是人類社會所向往的美好社會形態。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法治政府已成為當今政治生活的主題和時代的主旋律。
關鍵詞:和諧社會;法治政府;構建
一、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
首先建立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相對于全能政府而言的,有限政府是建立在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社會明確區分基礎上的,并依法做出明確的限定,使得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資源配置上市場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政府應該從微觀經濟領域中退出,另一方面,在公共服務領域方面,政府職能未得到充分發揮,這方面市場不能發揮作用,要求政府“高位進入”。因此我們要改變政府全面包攬的做法,大力推進政企分開、政社分開、政資分開,政府不該管的堅決不管,管不好的事情堅決交給相應的單位、組織來負責。政府應該管的事情堅決要管好,通過宏觀調控,為企業、社會提供良好經濟發展的環境。其次建立服務政府,服務政府是相對于管制政府而言的,主要職能是為市場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因此我國政府應強化服務職能和公共服務意識,逐步建立統一、公平、開放的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政府社會保障的基礎平臺,建立優質高效的公共產品和服務。
二、完善行政立法
首先控制行政機關的立法權限,行政機關一旦擁有立法權,就會造成自己制定法律自己執行的現象,這與現代法治觀念相違背,不利于實現依法治國。根據我國當前法制建設的情況,必須適當的控制行政機關的立法權限,減少行政機關的立法數量。從行政機關的角度來看,行政機關的性質,及其在國家政治體制中所處的地位,決定了行政機關不能在立法領域中擔當主要角色。行政機關的主要任務應該執行人大指定的法律,行政機關在沒有立法機關的特允下,行政機關只能執行立法,不能創設新的發了規范。其次應該提高行政立法質量,行政立法應該以憲法為依據,不能超越法定權限,每一部行政法規應該起到切實維護法制建設的作用。行政立法確定的法律規應該明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夠解決真正的問題。另外,行政立法應該改變“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做法,行政立法要保證質量,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對立法進度應該有專門人員進行審核,以免出現低位法規與高位法規違背的現象。
三、完善行政執法
完善行政執法體制,首先按照職權法定、權責一致的原則,對執法主體的行為有一個明確的規范,從源頭執行交叉執法、多頭執法的現象。從數量上限制執法機構的設置,可以取消或合并一部分機構。其次按照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地原則,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的合理設置執法機構。針對縣區級別的單位,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職能定位。三是健全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從體制和機制上預防亂收費、亂罰款等侵害人們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
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嚴肅行政執法,提高執法水平。在執法過程中切實注意合法性問題,以事實為依據,執法程序要合法,對于追求刑事責任的案件,需要教給司法部門處理,不能以罰代刑。提高執法效率,明確執法機關的責任。明確不同行政部門的職責,避免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對執法不力的現象應嚴懲不貸,出現嚴重后果,應給予執法機關頭目嚴重處理。重理執法機構,推進綜合執法。解決多層執法、執法交叉的問題,減少行政執法的層次,將上層的執法權力適當下移到縣級行政執法的部門。逐步實現同一級政府行政執法權相對集中,多頭執法等問題,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的建立。
四、強化行政監督
對我國行政立法進行監督,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對行政立法的事后監督,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對行政立法有一定的否決權。但是我國監督制度有些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太大作用,人大監督一直停留在原則方面,操作性不強,人大立法應加強對行政立法的監督作用,對人大立法及其常委指定的相違背的法律規范,應該重新起草,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司法審查制度,西方國家對行政立法的有效控制,一直依靠司法進行審查。我國目前沒有建立對行政立法的審查制度,人民法院應重視行政審理案件的范圍,將行政立法納入司法審查范圍。另一方面要對行政執法進行監督,在加強行政監督立法的基礎上,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機制。明確監督主體的職責和權限,各監督主體的權限、分工、職責應明確,確定不同行政機關的職責,行政機關的監督應當法制化,監督程序、監督權限、監督手段等都應該法制化。
五、改變執法人員的思想
提高執法人員的法制觀點,首先提高執法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積極開展行政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和社會風氣。培養執法人員的法治觀念,觀念在憲法和法律上至上,改變傳統的思想意識,憲法至上是依法治國,建立法治政府的關鍵。在工作中,擺脫嚴重的封建思想,樹立憲法和法律至高無上的地位。樹立職權法定的觀念,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行政機關的權利來源于法律,行政機關只能行使法律明確的職權,不然其作出的行政行為是違法的。最后樹立官民平等的服務觀念,行政執法人員手中握有權力,在執法中往往顯出一種趾高氣揚的氣勢,這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違背。行政執法人員應該和普通公民平起平坐,他們行使的權力不只是消極的行使,而是積極為人民服務的行使。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明文載入我國憲法,我國法治建設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相對于西方國家而言,我國的法治進程還很緩慢,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忽視了法治政府的研究和構建。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環境下,和諧社會的全面構建,及入世后面臨的全新挑戰,都迫切呼喚法治政府的早日出現。盡管筆者結合從諸多方面分析了基于和諧社會視角下法治政府的構建途徑,但是法治政府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構建一個完善的法治政府,尚沒有一個現成的標準答案,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張小蘭.試論構建和諧社會與建設法治政府[J].河北法學,2006(9)
[2]楊冠瓊.政府治理體系創新[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