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平++苑婧嫻
摘要: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學生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交流方式。新媒體可以實現實時信息發布,構建互動平臺,促進多媒體通信,支持個性經營及群體化發展,使新媒體克服許多傳統宣傳的缺點,同時新媒體的網絡有更快、更容易、更全面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高校;新媒體;影響力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說就是宣傳的載體或平臺,能為信息的傳播提供平臺的就可以成為媒體。所謂的新媒體是指在新媒體支持的形式出現。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短信、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窗口,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但是在高校學生工作中主要應用微博以及微信公眾平臺。傳媒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傳統媒體正在被新媒體的應用范圍逐漸蠶食,并且呈現擴大趨勢。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新媒體是復合媒體,能對數字、文字、圖像、視頻等進行快速傳播,具有交互性、即時性、數字化、個性化的傳播特點。數字化定義的線性或非線性的數字化信息,便于信息的傳播,使介質存儲再讓他人瀏覽。個性化是指每個人都充當媒體角色,與其他人區別開來,以自媒體的形式對自身特點進行大眾傳播。 交互性是指實現信息接收與傳送雙方的雙向溝通,能及時對信息做出反饋,打破了傳統媒體信息流動的單一性,達到人際傳播的目的。即時性是打破傳統的空間信息,實時多媒體信息的傳播,實現傳播和時間縮短,提高了傳動效率。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較具有發布接收有簡單,門檻低的優點。隨著互聯網、電腦和手機的普及,學生只要擁有手機、電腦,與互聯網連接就可以接收并發布信息。相比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新媒體的門檻較低,學生自己操作很簡單,只要知道簡單的應用知識,就可以熟練操作。特別適合學生組織發布信息。新媒體擁有強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不易操作。新媒體的門檻較低,每個人每臺設備都可以接受與發布信息,這也致使信息的數量大大增加,同時,信息的質量的保障就變的很困難。
目前,新媒體已經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中國是世界上利用社交媒體的比例最高的國家,平均每人每天5.8小時的在線時間。其中學生在線時間更是遠遠高于平均水平。從前,大眾得知取決于信息,電視,報紙,雜志,電臺,今天大眾更多的微博、微信、QQ、論壇和社交軟件接收信息為主要平臺。故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應用平臺恰好符合如今大眾獲取信息的平臺。2017年一季度末新浪微博擁有3.4億的活躍用戶,同比增長30%。2016年四季度,微信擁有8.89億的活躍用戶。同比增長了28%。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到2012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56.4萬18至29歲的占30.4%,在新媒體用戶是學生,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而且還表明,大學生是互聯網用戶在中國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新媒體特別是對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微博、微信成為碎片時間的最佳運用工具。絕大數的學生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以及休閑娛樂。現代大學生幾乎每天都要用新媒體來聊天,使用搜索引擎,上社交網站。新媒體日益代替傳統媒體,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信息傳播和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主要媒介。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這個載體隨時隨地了解全方位資訊,而各種資訊也可以輕松發布到每個人的手機上。在中國互聯網用戶已經成為學生用戶的天下時,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與喜愛。新媒體相較傳統媒體擁有互動性,實時性,大規模性等。學生作為新媒體主要用戶,大學生和新媒體產生互動。一方面,特定的社會角色,和學生對新媒體的認知、情感和態度決定了其對新媒體的主觀需求。另一方面,新媒體的使用,反過來,同樣會對大學生的道德上的認知,價值觀,行為能力產生長期和深遠的影響。(以上數據來自網絡)
今天的一切在這個時代的社會,通過媒體,新媒體已深入我們的生活。人們一直在利用新媒體,閱讀最新的新聞、上網聊天等,但新媒體的出現是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來說有負面影響,也有積極的影響。積極的影響:主要的信息來源——新媒體。全球的互聯網信息傳播不受空間的限制,學生們獲得更多更豐富的信息,幫助他們更深入的對了解社會、世界的各個方面。相對于傳統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視野和思維都要更加開闊。新媒體出現有利于豐富自己、完善自己。網絡傳播快,言語表達思想開放,言論自由,這些都十分符合這些年輕的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而且還通過新媒體知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開放的眼界和思維,并且在激發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微博、微信都可以隨時將身邊有趣的事物進行簡短描述然后分享,可以讓大家對身邊點滴更加關心,是很好分享、展示的平臺,微博本身,也有一些好的電影,書籍,推薦優秀文章。利用新的媒體,如QQ、微信之間加強聯系的同學、朋友和親戚,擴大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也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要。和舊媒體相比較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對方的心情,給予一些勸告和安慰,更好的維持關系,不會因為距離而中斷聯系。消極影響:新媒體信息過于泛濫,容易使大學生感到混淆和困惑。在新媒體中人們既是信息的受者,又是信息的發布者,因此互聯網和其他新媒體上都有進步,合法的和有用的,真實的信息,也有反動、非法、有害、虛假信息。新媒體給人們帶來的是一個豐富的信息時代,但它也同樣是一個信息的垃圾站。這使得學生在信息大潮中很難做出對信息的判斷,難以取舍。在收到的信息中,不乏一些奇特、怪異、新穎的信息,而學生們恰巧十分容易被這種信息所吸引,缺乏獨立的、理性的思考和判斷。顯得十分不確定性搖擺不定,從而出現心理過度疲勞,迷茫。過度的使用新媒體,會使人機交流逐漸增加,取代了傳統媒體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播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的主要媒介,因為其不受年齡的限制和新媒體自身所帶有的特點,越來越多的學生對此產生興趣和想要使用的心理。但任何事情都有利與弊兩個方面,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同樣存在優點與缺點,但總的來說,新媒體應用,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積極向上的,能夠客觀的將它作為一個有效的信息獲取和易于溝通途徑。但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新媒體所有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