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湘
《放大鏡》這一課的教學我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教學結束后,針對課堂教學情況、課堂教學效果,我進行了課后思考,現將教學反思簡述如下。
一、教學目標方面
1.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觀察物體時能看到更多的細節。翻轉課堂讓學生在課前、課外已經預習,對于這個科學概念,學生們在課堂中再一次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結論,加深理解,并且能夠觀察到許多我意想不到的細節,實在是讓我驚喜和感動。譬如,有的同學觀察自己的汗毛,說放大鏡下觀察到的汗毛好粗,像根柱子;有的同學觀察寫字的粉筆,說放大鏡下的粉筆像孫悟空的金箍棒……絕大多數學生毫不費力地掌握了放大鏡這個科學概念,因為這是學生們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的,體驗深刻,感受也深刻。
(2)放大鏡廣泛應用于生活、工作、學習的許多方面。由于我采用的是翻轉課堂的模式,在課前、課外學生已經預習過了,有了一些基礎,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用途,教師只要緊緊把握“放大”這個特點,就能順勢讓學生加深理解,從而自己總結出“一切需要放大”的方面,都是放大鏡廣泛應用的范圍,并且從教材中輕松地找到這個答案:放大鏡廣泛應用在生活、工作、學習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的特點是透明、中間較厚(凸起),邊緣較薄。在翻轉課堂上課前,對于這個科學概念,學生早已知道,只是在課堂中加深理解而已,學生在實驗盒中尋找能“放大”的器具,通過比較平面鏡、玻璃片、純凈水空瓶等與放大鏡的區別,更加明確放大鏡的特點是透明、中間厚,邊緣薄。這個概念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效果很好。
2. 過程與方法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我大膽地讓學生自主嘗試,以小組合作探究進行實踐活動,不講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先讓學生自己摸索,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受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樂趣,通過自己親手實踐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從而與先前課前、課外的預習所知道的教材中的放大鏡的使用方法相印證,得出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們的表現讓我比較滿意,他們自己總結自己的實踐活動,對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方法掌握得很好,能夠根據自己的觀察習慣或者不同的觀察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方法。并且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放大鏡的兩種使用方法,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直接照搬教材上所說的科學概念,這說明學生是真真正正學會了。
(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運用翻轉課堂模式,學生有了課前、課外的預習,有了一些放大鏡的知識,在課堂中,我只要鞏固他們的理解記憶,加深他們的體驗感知,就能讓他們很直接、直觀地體驗到用肉眼觀察與放大鏡觀察的不同,他們能夠明顯地感知體驗到放大鏡的作用。在這個教學環節,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他們的興趣很濃,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不錯。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本課有三個目標: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對于這三個目標,學生們通過翻轉課堂的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多種方式,理解了放大鏡觀察的意義,懂得了放大鏡的各種用途,體驗了放大鏡觀察的樂趣,從而培養了學生們用放大鏡觀察的濃厚興趣,當然也認識了放大鏡觀察的優越性、先進性,較之于肉眼觀察,放大鏡觀察是人類的一大進步。這個教學目標的落實是自然而然的,無需教師刻意,更無需教師傷腦筋,學生們很容易達到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方面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掌握放大鏡的特征“凸”“透”,知道放大鏡為什么是“凸”“透”鏡的理由。通過本課翻轉課堂的學習,學生在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細微之處方面稍微欠缺了一點,絕大部分學生重點掌握很好,觀察很細致,很注意細節,但也有少數幾個學生比較粗枝大葉,觀察不太專心和細心,容易忽略細微之處,只是感覺觀察活動比較好玩,有待加強訓練,多關注這部分學生,平時經常多提點他們的弱點,加強對認真細致的探究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對于本課的難點,學生基本不成問題,他們完全自己解決了這個難點,從放大鏡的特點一下子就總結出放大鏡是“凸”“透”鏡,并且明白放大鏡為什么是“凸”“透”鏡的原因。
三、其他方面
(1)在教學準備方面,我為每一位學生準備了一個放大鏡,因為學校實驗器材有限,提供的放大鏡放大倍數不盡相同,而且所有的放大鏡的放大倍數都不是很高,學生在觀察時沒有體驗到高清晰放大的感覺。同時,我還到野外采集了一些植物的根、莖、葉、花等實驗器材,讓學生盡可能地多觀察一些物體,擴大觀察范圍,累積觀察經驗,總結觀察情況,得出觀察結論。
(2)教學小結方面,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或收獲嗎?我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來談談他們的收獲,有幾個學生在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時候不夠細心,沒有盡量地看到更多更有意思的細節,回答問題比較簡單粗糙,因而為下節課“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的教學所做的鋪墊準備不足。
(作者單位:湖南省吉首市光明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