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姍姍
摘要:愛因斯坦曾如是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卻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動著它的進步與發展;想象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正是因為想象,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才可以打破傳統、超越常規,并利用新奇的方式、方法擺脫現有條件限制,創造性地解決現存的問題。因此可以說:想象作為一種思維品質是創新與創造的基礎。
關鍵詞:創新思維; 語文閱讀 ;想像力
根據我個人的教學實踐和已有的教學研究成果來看,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來實現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一、積累語文知識,培養想象力
想象并不是憑空臆想,而是在閱讀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合理發揮。由于語文教材中的文字是作者發揮想象力的結果,可以給學生借鑒及延伸的空間,因此可以說,語文教材是學生想象力培養、知識積累的重要工具。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如閱讀、多媒體應用、角色扮演等),把學生帶入一個不一樣的時空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作者的“呼吸”。如在教學《長亭送別·端正好》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崔鶯鶯與張生的電視片段把學生引入到故事情節中,創造良好的氛圍。影片觀看結束后,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尊重學生的發言,與學生共同探討。最后可用抑揚頓挫、充分感情的語氣和語調等朗讀此篇文章,“碧云天,黃花地……總是離人淚”,引導學生想象:在一個深秋季節,崔鶯鶯在紅娘的陪伴下等待愛人的歸來,但見秋高氣爽,白天朵朵,大雁南飛,四周飄零的黃葉,仿佛飄落的是小姐的心,滿眼都是相思淚,引人遐想及同情。此種畫面自然而然地在學生大腦中浮現,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并收獲一種獨特的美感。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幫助學生透過文字感受畫面、情感及生活,激發學生的靈感,為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以文字為媒介,創設意境
高中階段語文教材呈現給學生的更多的是一串串的文字,學生若不進行想象或想象力不足,那么印在他們頭腦中的就只能是抽象的文字概念,生動形象的畫面將很難生成。所以,學生很難進入文章所創設的意境,不僅沒有興趣,而且很難理解文章的意蘊。如此一來,學生將很難進行創新性的閱讀。在《藝術原理》中,科林伍德曾寫到:真正藝術的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種東西,引導學生馳騁想象是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學生借助想象,將文字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出來,穿透文字看到現實,將自己置身于文字之中,跟作者進行交流,體悟其情感經歷,享受文字之美。《荷塘月色》第四段中,朱自清是這樣描述荷葉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讓學生根據這些文字的描述和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將荷香和芭蕾舞女相結合,然后對文章中的荷塘展開想象:一眼望去,滿眼綠色,荷葉片片相連,甚是繁茂;正是因為荷葉長出水面很高,亭亭玉立,就像芭蕾舞中舞女的優美典雅的裙。通過想象,安靜的荷塘舞動了起來,芭蕾舞女們身著綠裙,舞姿輕盈。跟隨想象,學生融入了月光下的荷塘美景。
三、從古詩寫作背景下手,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詩詞可以讓人盡情地、最大程度地發揮想象力,同時,詩詞也是詩人情感升華的結晶。也就是說,詩人寫作時的歷史事件與背景會賦予詩詞以相應的情感元素。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只有真正掌握了詩詞所創作的歷史背景,學生才能對詩人的情感與思想理解到位。現以詞人李清照(宋代,婉約派代表)為例,李清照的詞不僅具有獨特的思想,她的表現手法亦十分細膩,最善于創作那些能引人緬懷、傷感的詞句,例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出生于書香之家,家境殷實,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這就為她的詞創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質與精神基礎。她與趙明誠結婚以后,夫妻相敬如賓,過著幸福、恩愛的美滿生活,這期間詞人創作的作品大都是輕松、優美的。
在金兵侵占中原,大肆地劫掠后,李清照的丈夫因患疾病身亡,她的生活瞬間發生了突變,從此以后便顛沛流離,加上世態炎涼,更使她變得悲苦、抑郁。這就是為什么詞人在兩個階段的詩詞創作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皆是由兩個階段不同的創作背景所致。
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言為心聲,語言是心靈的外射。一個不善于思考、思想不豐富的人,是不會寫出內涵豐富、生動活潑的文章的。“教會學生思考,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贊可夫的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理論的講授為學生正確認識、分析事物提供了方法,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找到了源頭活水,再加上長期培養和及時指導,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生活中充滿了哲理,認真反思生活,可凈化靈魂;密切關注生活,可了解并認識社會;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出問題,可極大豐富思想。“我是阿Q嗎”,讓學生借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點;“嫉妒好不好”,讓學生認識到了它是一把“雙刃劍”;“是要經濟發展,還是要純凈空間”,讓學生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引導學生關心他人;“中國體育事業騰飛說明了什么”,學生從中悟出了苦難與輝煌的含義。學生在爭論中學會了思考,摒棄了無用的牢騷。一系列密切聯系人生和社會問題的提出,打破了高中生活的枯燥單調,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為高中生活增添了色彩,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