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嫦紅
摘要:我們都知道,初中與小學的數學難度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剛開始的數學學習階段有很多的不適應性。為了幫助剛進入初中階段學習的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初中數學的學習狀態,一線的初中數學教師就有義務幫助學生完成“起跑”階段的學習,打牢學生初中數學入門的基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的數學成績得到突飛猛進。
關鍵詞:初中數學;入學教育;教學方法;銜接教育
一、做好初中數學的入學銜接教育工作,打牢學生初中數學階段學習的基礎
眾所周知,大多數的學生在小學階段思想還處在童年階段,想法天真爛漫,加之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過少,過于簡單,教師的管理又尤其嚴格【1】。與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需要邏輯思維,知識繁雜,難度大幅度提升,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很高,又面臨著中考的壓力,使得學生在小學升入初中后,有很多的不適應性,學習成績低下,極大的打擊了學生對學好初中數學的信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極其不利。
因此,為了解決以上幾方面的問題,幫助新生打牢初中數學入門的基礎,筆者對一線教師在日后展開的具體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首先,一線的數學教師可以開展班會,讓初二或是初三年級數學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到初一向學弟學妹們傳授他們的學習方法和一些學習方面的建議,也要向新生們講述面臨的中考壓力的嚴峻性,引發新生們對初中數學課程的重視和了解,從而暗示他們認真學習。其次,講課過程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口語化、生活化,轉化成學生易接受的語句理解,然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口語化、生活化教學逐步向抽象的理論化教學過渡,讓學生真正的適應初中教學的方式。最后,由情景化教學作為入學教育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的熱愛和興趣程度,再逐步引入理論,讓學生慢慢習慣適應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形式【2】。
二、對比新舊的知識,幫助學生適應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
在初中學習的過程階段,筆者就很有感觸,反而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與初中有很大的不同,知識點被擴大化。這就要求初中的數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對比中小學數學的異同點幫助學生快速靈活的掌握初中數學的知識【3】。
例如,首先在對數的概念的學習中,學生會發現在小學階段剛開始入學的時候,數字是1,2,3,4,5……這樣用數數的方法的理解的概念。在小學中年級學習中又引入了小數的概念,從而有了1.5,1.7,2.9等此類的數字,到小學高年級時還有了負數,又再次讓數的范圍和概念擴大化。而在初中的數學階段中又引入了有理數和無理數的概念。從而讓學生對數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認識。更加重要的是,數學符號的使用在初中階段被大量廣泛使用,這就對剛升入初中學習的小學生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一個符號的改變就會使數字的含義發生極大的變化,需要初中生的更加細心的學習和計算書寫【4】。
其次,在初中數學教材的學習過程中,筆者還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初中數學的教材開始引用了許多例如a,b,c,x,y等此類的代數式,而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卻只有x和y倆個小伙伴,一下子一群英文字母的加入也讓剛進入初中學習的小學生是一頭霧水。學生甚至出現在做題的時候反感,厭惡,逃避,憤怒等方面的現象,這對他們在初中的數學學習都極為不利。教師應當幫助他們理解代數式的運用,并向他們講解代數式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便捷性的廣泛性,從而激發他們對初中數學學習的樂趣。
最后,對比小學階段學生一般采用算術的方面接應用題和選填題,而在初中的學習階段,學生們會發現,用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方法被大量應用。例如,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二次函數圖像題等此類題目。從這些題目的解答過程使用方程組解法更為便捷、準確。
通過上述方面的比較,幫助小學生順利度過中小學數學學習的過渡階段,從而完成對小學生的起跑教育工作。
三、傳授初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眾所周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教師教授數學知識不如傳授學生初中數學的學習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完成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筆者將提出以下的學習方法希望能夠對一線的初中數學教師有所幫助【5】。第一,讓學生養成認真聽課記筆記的習慣。第二,采用題海戰術,對于較難的知識點,要求學生多做題,做好題來提高對公式的理解和對數學知識的分析。第三,擴充數學的閱讀量,推薦學生一些優秀的數學輔導教材和學術刊物,既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又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總結:在小學數學過渡到初中數學的階段,一線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資源,幫助學生打牢初中入門的數學基礎教育,培養學生初中階段的自學和自覺能力,傳授好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牟永女.初中數學教學不妨追求“生活化”[j].中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2005(5)
[2]陳鳳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初中教學研究,2001(2).
[3]何安平.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數學教學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
[4]張奠宙 李士《數學教育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5]羅小偉《中學數學教學論》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