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霞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與深入,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成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內容。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是一種強有力的教學手段,數學教師應該從課堂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具有啟發性、可行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探索問題。數學情境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樂學習慣的很好的教學手段,所以新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情境創設,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和相關理論知識對創設數學情境的原則加以概括,并且針對初中數學教學情境滲透與融合中的問題歸納、總結了完善初中數學教學情境滲透與融合的策略,以期為初中數學教學情境創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數學;情境教學;原則;問題;策略
教學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服務于學生學習的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教學情境能夠貫穿于課堂始終,既能是課程的開始,也能是課程的中間或結束。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內在需要,引導學生獲得學習過程的體驗,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情感與態度的發展。
一、創設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原則
(一)生動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應遵循生動性的原則。對于理論性較強的數學原理,通過直觀形象的情景設置來進行詮釋,從不同的感覺渠道向學生大腦傳輸數學信息,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結論。
(二)實踐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應遵循實踐性的原則。很多初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投入到生活的,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對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知識或者是對數學故事的講述落在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上,教學生用學會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懸念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應遵循懸念性的原則。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興趣,讓他們產生求知的欲望是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因此,情境的創設就不能離開學生的興趣,只有創造懸念性比較強的教學情境,才有利于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問題的學習和探究之中。
二、初中數學教學情境滲透與融合中的問題
(一)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下,比較低
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下,某些時候,教師雖然創設了比較生動的教學情境,但還是比較難以激發起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問題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導致成績比較差的學生還是沒有興趣去學習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也逐漸降低,在不知不覺中,就對初中數學的學習失去了興趣。
(二)教學情境創設缺乏新意,千篇一律
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這就使教師在教學情境的創設方面有了新的挑戰。但是,部分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創新能力比較有限,導致部分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的情境千篇一律,缺乏新意。長此以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就變得越來越困難,給學生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帶來不良影響。
(三)教學情境創設只顧追求新意,不考慮實用性
和千篇一律的教學情境截然相反的就是教師只追求教學情境創設的新穎性,而忽略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考慮它的實用性。這種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雖然具有新穎性的特點,但是,由于受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大多數學生并不能真正理會教師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的真正目的,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會使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三、完善初中數學教學情境滲透與融合的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時,借用數學故事、數學典故
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數學故事和數學典故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特別是用熟知的人物,但又不知道人物具體事跡的數學故事和數學典故,更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致受到激發,有利于維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比如在講述勾股定理時,可以引用古典數學巨著《九章算術》的知識,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博大精深的數學知識。
(二)創設教學情境時,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在初中學生的認知中,生活中經常接觸和用到的知識就是他們最熟悉的部分,有些知識甚至已經在他們頭腦中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容易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更能促進數學知識的教授。
(三)創設教學情境時,注重師生互動
新課標提出進行互動性強的教學的要求。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師需要轉變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觀念,與學生建立人格平等的關系,師生之間要一起進行數學理論的學習和探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學生的認知狀況和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教學中更多地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促進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四)創設的教學情境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普遍都比較看重在教授之前利用創設情境來引入知識,而不看重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情境來輔助教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應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和學生不同階段的理解能力創設內容各異、難易有別的教學情境,這樣能夠促進學生維持學習熱情和掌握數學知識。
總之,成功的初中數學教學不在于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多少,而是能夠讓學生養成并學會探索數學知識的習慣與方法。教學情境的滲透與融合要更多地服從于教學內容,服務于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同時也要服務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全面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數學、鍛煉能力、全面發展,成長為知識、能力、情感和諧共進、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