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使人向善的活動,教育是教書育人,讀書明理,高尚的人格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因此德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德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并且滲透德育是每一個教育者的職責。思想政治這門課程具有獨特的學科特點,在德育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具有更多的優勢,本文主要從提高教師個人素養、挖掘教材德育內容、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新教學方式四個方面來分析思想政治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滲透;德育
中學生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素質培養,所以,學校德育需要更多的重視,需要每個教師擔負起德育的責任。公民的素養是一個國家德育的體現,德育是每個教學工作者的職責,一言一行,為師為范,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或教學中,對班集體的管理,對學生的態度處處體現德育的內容,都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認知和行為。
一、提高教師個人素養
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心里眼里留下痕跡,對他們的行為和思想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格對學生具有隱性的德育影響,這種影響是在長期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學生對老師的一種人品的認可和對這個人本身的信任和尊敬,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傾向于向老師的方向發展,這是主動的并且是樂意改變自己的內心的轉變和提升,效果遠大于直接的說教,枯燥的講述與他們無關的道理。
教師的素養體現在具體的行為中,首先,對待學生、其他教師、學校領導的態度,學生是一個存在的主體,要尊重每個學生,真心誠意的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學習的現狀以及所思所想,給學生民主的平臺,讓他們可以自由的選擇,找到真正的自己。其次,對待自己的工作,能夠認真負責的完成工作,不拖沓,學生是會看在眼里的,老師作為榜樣,我想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最后,教學風格,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老師都會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思維的過程,引導的過程,價值觀,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和態度等都會在無形中流露出,這是每個老師的區別所在,我想教師的存在除了教知識教做人,還有就是教師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思考會共情會影響會感知,是與其他任何人不一樣的存在,不可復制的人。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成長的主體,一切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道德意志體現出來的道德行為,所以德育的培養,要體現學生的親自參與,親自實踐,親自做出選擇,在活動中或者與他人的協作中學會需要遵循的一些準則,能夠根據他人對某一行為的評價來判斷行為的善惡,自己在以后的行為中就有了依據。沒有將所學知識與學生建立某種聯系,知識對學生就沒有意義。
思想政治課程應該呈現給學生的是鮮活的生活,是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生活世界,是關于政治,經濟,精神生活等集宏觀與微觀于一體的生活,我們就是在這些關系中生存和發展,必須了解他們,學習他們,并將這些知識作為自己成長的養分,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教師要以鮮活的例子帶領學生看社會看世界。
總之,德育的滲透建立在對學生積極的影響上,教學是教和學的統一,心里有學生,教才有了對象,有了目標,教才有了意義,學生的學習才有了自身的意義,有了學的價值。學生是獨特的個體,是待完善的個體,道德品質,社會規范的學習,價值觀,個性傾向等都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形塑,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需要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
三、挖掘教材德育內容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的內容有深刻的了解,深入的鉆研,還要關注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將德育內容通過各種方式滲透到學生的意識里,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認知發展狀況,把教材中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內容挖掘出來,制定德育目標,實施德育教育。
在經濟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中,可以列舉一些同學們生活中熟悉的消費習慣和行為,比如穿名牌,從眾消費等,讓同學們評價這些消費行為,并且發表自己的看法,說明什么樣的消費才是正確的消費行為,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到正確的消費觀,在自我反思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政治生活征稅和納稅中,通過列舉社會生活中企業或者個人偷稅漏稅的行為,以及偷稅漏稅給政府財政帶來的損失,讓學生意識到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我們在享有公民各種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自己的義務,建立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意識。
德育意識的培養在政治課教學中是始終伴隨的,課程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知識的抽象化概括化,需要老師來幫助學生具體化這些生活知識,掌握生存與發展需要的道德觀。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知識體系都存在著普世的價值,是人性完善需要認識的真理,教師就要善于挖掘它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創新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轉變,德育的滲透需要學生的實踐體驗和情感共鳴,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教室里可以通過視頻電影、辯論、角色扮演、知識競賽等方式形象生動的在現德育內容,使學生更真切的感受到道德的召喚,真善美的感動。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德育實踐活動,開展調查,進入社區訪問服務,了解工作人員的工作,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記錄觀察和體會,展示自己的收獲和成果,圍繞思想政治課有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在講到民主管理的時候,民主管理主要分為村委會和居委會兩種形式,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鼓勵學生去自己所屬的村委會或居委會參觀訪問,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區,了解居委會的具體工作,并且能夠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建議,并且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及自己以后對自己社區的管理也要盡心的意識,從而建立起學生主動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提高責任心。
德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學校不但培養人的表達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創造能力,而且能夠使他們在進入社會后與不同價值觀念的人交往合作,創造共同生活的基礎,因此在價值多元化的社會,學校德育很有必要,也需要教師真正的承擔起德育的責任,將德育目標落到實處,而不是空談或者是灌輸。
參考文獻:
[1]黃向陽.德育原理[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徐恒勝.淺析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J].新課程(中學),2017,(04).
[3]曹桂菊.淺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7,(04).
作者簡介:劉倩,女,1992.5.1,山西呂梁,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方向是學科教學(思想政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