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來提·斯伊提
摘要:“生活即教育”,只有將理論運用于生活中才能產生真正的作用,并成為真正的教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建立讓枯燥的思品課堂活躍起來、生動起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能夠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關注政治學科。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有效性
引言
在思想品德課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文章就生活化教學進行如下幾點論述,以期促進思想品德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一、豐富生活化教學的內容
生活化教學的主要內容不是舉例子和一味地聯系生活實際,關鍵是在課堂上營造一種生活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出來。教師在使用生活化教學時,既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還要開展一些生動形象的課堂實踐活動,以便更好地幫助指導學生有效學習和理解相關的政治知識,以此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與環境。例如,在學習“法律護我成長”這一章節時,先播放《少年犯》這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再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青少年應該如何與違法犯罪分子做斗爭?這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意義,而且還提高了政治課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快速融入到課堂之中。
二、注重開展生活化的活動
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是以實踐為核心的,通過開展各類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更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初中思想品德課對完善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發揮著巨大優勢。因此,在教學時,既需講授一些理論常識,也要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實踐體驗中加深對思想理論知識的認識,并將其更好地落實在實踐之中。多開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比如,在課堂中開展一些關于思想政治常識的知識競賽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競爭的過程中加深對思想政治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其次,教師也要注重第二課堂的拓展,通過組織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不斷豐富教學形式。例如,在分析“承擔責任,服務社會”這一單元內容時,先提出問題:什么是責任?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責任又是如何產生的?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實踐,去找答案,去感悟思想品德的生活化原理,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學生只有親身走到社會生活當中,收集資料,關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才能真正理解政治與社會、與生活間的密切關系,為更好地理解政治,感悟政治做好充分準備。
三、活動開展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要想深化學生的認識,延伸課堂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可以將課外實踐活動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內化知識,形成共識。生活化的活動是指活動的內容來源于生活,活動的形式要貼近生活,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例如,在教學“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內容時,我帶領學生走到校園中去清除路面上的垃圾。在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辛勤勞動,校園內的其他人員也主動參與進來,道路瞬時變整潔了,干凈了。活動結束,大家都感覺收獲頗豐,感受很深。通過實踐活動,同學們也真正明白了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意義,真正理解了教材中提到的“給”永遠比“拿”快樂的道理。而且還真正認識到了承擔社會責任是每一個中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應該將“教育即生活”這一理念徹底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才能真正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如果僅僅將其看做是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則會顯得過于僵化,影響其效果。教學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某種目的或某項知識的教導,有時候,刻意將生活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反而得預期效果。因此,政治教師應該在方方面面合理、多樣、時刻地進行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滲透,讓學生在點滴中去感受知識內容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而不是為了教學而聯系生活,應該是生活中有教育、學習中有生活。例如,在學習“投身精神文明建設”這一課的內容時,可以在課堂中舉辦關于“老人摔倒要不要攙扶”的辯論賽,通過辯論賽讓全班學生都能正確地認識到對于社會目前廣泛討論的這個話題應該如何去做,又該秉持著怎樣的態度,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做法是符合精神文明品質的。由淺入深、循環漸進,選擇貼近生活的教學案例,使學生能夠加深理解,在生活中學習政治知識,在生活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且自覺維護集體利益。
五、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為更好地教學,教師可以擠出一些零碎時間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通過和學生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利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所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視角結合在一起,與學生關心的熱門話題相結合,使學生感到思想品德課不是無聊、枯燥的,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在教學“網絡交往新空間”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前學生都有手機,并通過手機QQ、微信等方式進行交流、交友的現象展開教學。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去思考網絡交往應當注意哪些問題,比如,網絡交友有很大的風險(存在欺騙或者詐騙威脅等現象)提醒學生要科學選擇上網內容。于無形中將教材中的內容生活化。而且還能讓學生懂得如何拒絕不良誘惑。這樣的活動方式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還能提高學生對各種不良現象的辨別能力,使他們擁有全面且健康的審美情趣。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讓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生活本真,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課題,適當拓展教學內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激活學習思維,還能幫助學生運用政治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與社會,更利于學生樹立并踐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才是思想品德課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最終歸宿。
參考文獻:
[1]彭娟.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J]. 考試周刊,2015,36:133-134.
[2]張瑾.源于生活 回歸生活 服務生活——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4:128-129+138.
[3]劉生春.關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