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琳+徐慧
摘 要: 教育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保障,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學風能夠為教育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保障學生的成長成才。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不良學風問題對學校的發展有著負面影響,將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與學風建設相結合,不僅可以轉變不良學風,促進學風建設科學發展,而且可以進一步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生黨支部 學風建設
高職院校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國家和社會輸送高技能應用型專業人才的責任。高職生與普通高校學生最主要的區別在于,他們在學校不僅要學好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掌握好本專業的職業技能。高職院校的黨支部是黨的基層組織,發揮著密切聯系全校師生紐帶的作用,對于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帶動全校的學風建設都有積極的影響。高職院校應該將學生黨支部建設與學風建設更好地結合,鼓勵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上為全校學生樹立榜樣,從而帶動學校的良好學風,推動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一、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及黨建工作現狀剖析
1.部分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不突出。
現在的高職學生有著思維跳躍、喜好嘗試新興事物、對信息的渴求量大、掌握新知識和新觀念迅速等特點。基于這些特點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令人擔憂的情況:一是缺乏學習目標和動力。部分高職生對學習并沒有興趣,甚至一直不愛學習,到校就讀完全迫于父母的壓力。這樣學生在校學習完全是被動的,可以說就是在父母的安排下來到學校混一紙文憑,畢業后再通過父母找一份好工作,帶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二是學習態度散漫,沒有組織紀律觀念。部分高職學生經常上課遲到、早退、曠課、不認真聽講,課后從來不溫習功課,甚至作業相互抄襲、考試作弊。三是學習缺乏恒心,不夠刻苦。部分高職生由于自身學習基礎較差,進入大學后不能馬上適應大學的學習節奏和方式,容易迷失方向,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逐漸產生自卑心理導致惡性循環而自暴自棄、荒廢學業。四是不能很好地處理在校期間學習與業余生活的關系。某些高職生認為考入大學就進入了最后階段,不需要再為學習而努力,加上大學的學習主要靠自我的約束和規劃,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容易忽略學習的重要性,而受到其他方面的誘惑,比如沉迷于網絡游戲、談情說愛等,影響學習成績和整個學校的學習風氣。
2.部分學生黨支部在學風建設中的影響力不足。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一座座新校園拔地而起,部分高職院校在新的校區和實習實訓方面硬件設施的投入增大,但是針對校園文化建設、學風建設、黨支部建設等方面的軟件投入卻遠遠不夠。
首先,在高職生的人才培養方面就培養方案而言過于單一,僅僅是針對專業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學習和培養,并未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和變化在學風、校風、班風等方面的人才培養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這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學風建設等軟投入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軟肋。
其次,某些高職院校因其建校歷史較短,辦學經驗不夠豐富,辦學模式和辦學特色仍處于摸索階段,所以在學風建設上未給予充分的重視,也不懂得該如何更好地建立一個真正適合高職院校特點的學風建設的運行機制。在學校各職能部門之間只是簡單的工作分工模式,在學風建設上缺乏有效的合作以形成合力不斷地完善、促進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同時,在學風建設過程中借助的載體過于單一,學風建設工作缺乏系統延續性和統籌規劃部署。
第三,高職院校的學生黨支部承擔的最主要工作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生中應該發揮思想引導作用,但就目前看部分學生黨支部在日常學風建設中的帶動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某些學生黨員在上課過程中存在學習效果不佳、課后作業抄襲等問題。
二、新形勢下學生黨支部建設與學風建設的相互關系
1.學生黨支部在高職院校學風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學風代表了一所學校的精神風貌和人文特點,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所展現出來的具體的思想品格和行為意識表現的集中體現。而學風建設實際上討論的是學校內涵建設的一部分,以及全校范圍的綜合性、體系化、常態化的學習管理工作,不僅僅是單純的抓學習、抓考風考紀等偶發性問題,更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這對促進高職院校的學風、培養德智體全面型優秀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對于人才的培養依賴于學校優質的教育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優良的學風、校風無論是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還是學生黨建工作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見,學生黨支部建設與學風建設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關系。
2.學生黨建是學風建設的政治保證。
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主題教育是學風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關系到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的問題。而學生黨建工作主要是圍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的樹立發揮著政治理論指導作用。黨的理論需要系統、全面、與時俱進的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的掌握將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因此,學校的學風建設工作只有在黨的理論指導下,以學生黨支部建設為政治核心,才能獲得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快速發展。
3.學風建設是開展學生黨建的工作平臺。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走形式,流于表面,而應該實實在在地做出效果和成績,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和途徑,把理想信念教育傳播給每一位高職學生。學風建設的重點在于抓好系風和班風的建設,而學生黨建是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要環節,學生黨建工作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學風建設這一平臺,時刻關注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每一項黨支部、黨小組、班團建設工作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把學生黨建工作開展下去,做好做強做出實效。
三、以學生黨建為突破口,促進高職院校學風建設endprint
1.完善黨員的教育和培訓機制,不斷提高學生黨員素質。
首先,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的考核機制。將平時學習表現納入考察范疇,并引入課程以外的相關培訓,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黨員進行系統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水平、思想覺悟和黨性修養。其次,完善業余黨校的黨員培養機制。聘請高水平的業余黨校講師組織學生黨員進行理論素質學習,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生黨員在廣大學生中發揮積極的模范帶頭作用,使學生黨支部成為一支隨時能夠深入學生中,為學生答疑解惑、樹立榜樣的優秀團隊。第三,建立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教育和管理的長效機制。主要包括各班級、支部的民主生活會和政治理論學習的常態化機制、學生黨員的定期考核評價機制、優秀學生黨員評優評先的選拔機制及模范標兵學生黨員的引領示范機制等。
2.充分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學風建設工作的成效是檢驗一所高校內涵建設質量的關鍵性因素,一個具體核心競爭力的高校不僅要重視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教學條件的改善等,更要加強學風、學生黨組織、校園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增強在校大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優秀人才,是經過黨組織層層考驗獲得認可的先進學生代表,因此,在學風建設中應充分認識到學生黨員能夠起到的巨大影響力,通過各種方式方法鼓勵學生黨員在校園建設的各個方面發揮先鋒模范和帶頭作用,不斷推進高校優良學風的形成。
3.創新學生黨建工作思路,探索學風建設監督激勵機制。
根據高職院校自身實際情況和特點,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入黨培訓內容和形式,在培養學生黨員上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通過各種手段和渠道及時跟進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和學習過程,以便及時地在學生、生活等方面給予正確的引導,將過程培養與目標培養相結合,及時地在學生黨員的培養過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生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夯實黨員培養的根基。同時應端正學生入黨動機,嚴格學生入黨的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學生黨員以身作則為廣大學生樹立榜樣的思想意識,不斷創新學生黨組織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根據高職學生的自身特點,搭建更多的活動平臺,如開展民主生活會、黨員教育培訓、素質拓展活動、黨員社會實踐、外出參觀交流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更多地展示學生黨員良好的精神風貌,促進黨員活動的實效性,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4.規范學生黨建工作流程,為學風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應該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的方針、政策貫穿始終。首先,將學生黨建工作制度的規范管理更好地融入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教學改革中去,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建立長效的工作機制,完善學生黨員的各項考評工作,并通過學生黨建工作平臺的搭建與學校的學風建設活動相結合,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廣大在校學生參與其中,為在學風建設中發揮積極主動示范作用的黨員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其次,可以在各系部、班級圍繞學生黨員先進示范性的學風建設評比活動,如“黨員示范班”、“黨員學習標兵先進團隊”等,通過一系列活動在學生黨建工作方面建立健全了評價機制和辦法,同時豐富了評價的方式和內容,在促進學風建設方面通過競爭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和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徐益蓉,唐芳.創新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促學風建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4(09):146.
[2]李登豐.高職院校以學生黨建促學風建設的思考[J].高教論壇,2009(10):36-38.
[3]謝獻謀,肖嫻嫻,唐羽.學生黨支部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發揮研究[J].黨員生活,2016(01):20-21.
江西省高校黨建項目研究課題: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在學風建設中發揮作用的途徑研究(16DJQN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