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平
摘要:實施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課堂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這變化之中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越來越受到關注。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理應受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關注和研究,從而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探討
一、倡導創新意識,提高學生智力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且要鼓勵創新,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1、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老師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識間的聯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數學思維規律,提出恰當的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廣開思路,重視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探索。例如,()×()=240中,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學生通過探究得出3×80=240、30×8=240、4×60=240、6×40=240、20×12=240、120×2=240等好多個答案,得出的答案越多,說明學生的思路越廣闊,學的越靈活,邏輯的嚴密性也就越強。
二、培養個性習慣,強化合作發展
1、勤于表達,獨立思考。表達自己的見解,就是“說”,就是將自己的觀點通過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讓別人理解。這種“說”的能力包括: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組織能力等,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于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于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合作學習不是自己不用動腦筋,而應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小組學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創設便于學生思考的情境,耐心扶助、指導學生,與他們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
2、合作探究。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要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組織討論,這樣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結論。在學生不易理解時討論,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再加上教師的點拔,會使學生茅塞頓開。在小組學習討論爭辯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呈開放狀態,不同程度的思維相互碰撞,往往會引發創造的火花,從而開闊學生思路,同時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進行廣泛的交流,正確的、錯誤的、全面的、片面的、簡單的、復雜的各種認識差異都展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各種認識矛盾的交鋒中集中正確意見、選擇最佳思路、總結一般規律,這個過程是學生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思維不斷發展的過程。
三、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找準教材的重點、難點后,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于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伊始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難點不難,突破了教學難點。第二、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知識,并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設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第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準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并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匯報,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后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問你明白了什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