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果黑
摘要: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進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數學情境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鄉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情境;創設
當今社會提倡實施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學校教育的主導。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創新,則是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精心創設數學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創設鄉村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呢?筆者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創設探究情景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維活躍程度大相徑庭。而小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還較差,創新思維的潛力正待發展。而學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推行探究性學習,重在教師根據需要創設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間。我們認為不拘泥于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這樣做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教學“9 + 2”時,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的起始知識。首先指導學生用湊十法,然后用語言描述使用湊十法的過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討“9 + 2”的計算方法——湊十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8 + 3”、“7 + 4”、“6 + 5”等同類題目。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創新思維得到開拓。我們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根本,既要大膽改革教學,在教學中為學生創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強學生觀念,把自主探索的權利留給學生。
二、從生活化到數學化,創設有利于學生聯系實際的情境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感悟、有趣的教學情景,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有角的實物,課堂中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實物,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實物有什么共同點,并組織討論、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創設開放式的活動情境,通過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有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學完這節課后,又組織學生探索生活中角的運用及好處,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三、創設應用情境、培養創造思維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多年來,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于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長期這樣的訓練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知識,教師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如在學了簡單乘法后,以家里的母雞生蛋為題,提問:“小明家里共喂養了6只母雞,一只母雞一天生一個蛋,那么這6只母雞一天能生多少蛋呢?” 一個同學就寫起來:1+1+1+1+1+1=6。另一個同學就說:“老師,這個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表示:6×1=6。”筆者對他們進行了表揚。
四、通過動手操作,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俗話說:“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動手操作的活動,并引導學生利用學具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把現實中抽象的知識通過具體形象的操作,在感性認識中掌握這些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培養能力、發展思維。例如,在教學《數數》《同樣多》《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的內容時,都讓學生擺一擺、數一數進行教學。在教學《同樣多》時教師先讓學生擺一擺,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要求擺的□與☆同樣多,感受同樣多。在教學《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時,讓學生先擺3個☆,然后再讓學生擺△,要求擺的△比☆多1個,怎么擺等。教師走到學生身邊發現有擺得好的,用相機拍攝下來,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能夠按老師的要求擺很多種。在學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給學生一個反思的時間,讓他們對照自己所擺的結果想一想。在擺一擺和想一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擺的過程,從而得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擺一擺、想一想、講一講,再引導學生觀察親自動手做一做,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這樣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地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手、動口。
五、創設競爭情景,激發學習潛能
小學生的好勝心強,教師可將競爭意識引入課堂,精心創設競爭式教學情境。我們經常在數學課堂上創設這樣的競爭情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而且學習效果也很好。具體是這樣操作的:把全班學生每6人為一個小組,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成員上課守紀律、會聽講、會提問、會思考、會合作、會交流,就獎勵他們,每人次100分。如果小組每個成員都表現很好的話,就給他們組獎勵600分。課尾,評出優勝小組,分別為:冠軍組、亞軍組和季軍組。老師和全班同學向獲得冠、亞、季軍的小組鼓掌表示祝賀,獲獎小組成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快樂和喜悅的心情。教師對表現不夠好的小組進行鼓勵,并提出希望和要求。把競爭機引入課堂,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比那個小組會聽課,那個小組會合作,那個小組學得好。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總之,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它給新知識的引入提供了一個豐富而生動的空間,教學時"活"用教材,用"活"的例題,巧妙地為學生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情境,在情境中教會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