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會
摘要: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它既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微觀環境和學生個性社會化的起始基地,又是教師崗位成才的根據地;它既是學校管理的前沿陣地,又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教育的匯集處。班級是學校大廈的基石。班級管理的好壞,決定著學校管理的成敗。對班級管理這門科學與藝術,我將堅持不懈地學習和探索,開創一個新局面。建立完善的班級規章制度;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耐心聆聽學會接納;努力營造互助互愛、民主和諧、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
關鍵詞:班級管理;關愛;強素質
一、全面發展,班級管理
“治校先治班”,從某種意義講,班級管理的好壞,決定著學校管理的成敗。實踐證明,抓住了班級工作,就管住了全體學生。班級作為一個學校的基層組織,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還關系到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從管理的價值取向的歷史沿革看,班級管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班級的管理不是程序的管理,依靠的不僅僅是訓練幾個得力的班干部或者是制定一個完善的班規就能解決的事。它所需要的是每一個孩子都能獨立的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小學階段正是個人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容易受環境的干擾,正確的導向可以使其養成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質”這一抽象的名次解釋為:走出校門學生們身上所剩下的東西。
二、班主任要關愛學生
愛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作為班主任要多傾注一些愛、讓愛喚起他們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只有愛學生,才能適應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要求。心理學告訴我們,良好的心境能使人的認識活動和意志活動容易被調動起來。一般說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搞好學生管理,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小學生處于兒童期,身體發育尚不成熟,心理發展處于較低階段,特別需要班主任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愛學生,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親情意識,在充滿愛的環境里健康成長;愛學生,就是充分利用正面的教育和諄諄善誘的引導,讓學生不斷發揚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學會用積極的態度去克服缺點和不足;愛學生,就是使學生樹立愛心意識,在社會、學校和家庭里都用一顆充滿友愛、熱情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愛不是隨意傾注的、作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狀況、尤其是家庭背景、多把愛灑向家庭有實際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從班集體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以理服人是班級管理的首要條件,接下來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則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去感受學生的憂愁、困惑、煩惱,分擔學生的“不如意”。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要讓學生配合管理工作就必須讓其心服口服。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學困生,都特別看重老師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若是老師喜歡他賞識他,他就特別愛表現自己,會經常向老師敞開心扉談對人對事的看法。師生關系不和諧,學生不可能展現他們的心靈。因此,我們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一步一步探尋學生心理活動的點點軌跡,抓住適當的教育時機和方法,適時的鼓勵和引導他們,這樣他們就會把你當成知心的朋友,什么話都愿意和你說,和諧的師生關系及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斯大林曾經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見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在。
班主任更應不斷的加強自身修養,作為班主任的教師越出色,學生就會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產生親近教師的渴望。班主任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多方面的去了解學生。對于學生的家庭狀況,個人興趣愛好,與同學的人際關系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班主任還要給學生多一些關愛,牢記陶行知“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班主任,只有熱愛
三、增強自身素質,提高管理水平
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天職。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還要教學生如何做人。“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要教好學生,首先自己必有較高的素質。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教師的品德、語言、儀表和風度等修養,是一種潛意識的影響力,對學生處處起著表率作用。因此,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途徑。
教師在品德修養上,要有奉獻精神。作為一名教師,應愛校、愛生、愛教育,各方面堪為學生之表率。在學校各項活動中克己奉公,無私奉獻。
周恩來同志說過:“健全自己的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教師的語言修養應具備高尚、準確、清晰、文雅、生動、豐富等特點,爭取形成有自己風格的教學語言,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班級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只有不斷加強班級管理,才能使班級管理走向科學化。學無止境,干無盡頭。對班級管理這門科學與藝術,我將堅持不懈地學習和探索,把班級管理同教育、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開創班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轉換[J].王貴華,閆峰.新課程(教研).2010(11)
[2]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研究[D].曾桂英.華東師范大學 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