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梅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良好作文習慣的形成和作文水平的提升。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手段。由此可見,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激發(fā)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想象力
一篇作文,沒有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就如一棵缺枝少葉喪失了生機的樹。因此,想象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更是必要的。那么想象力究竟是什么呢?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應根據小學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各階段性特征,認識孩子們內心隱含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造意愿,讓孩子們主動參與探究性的學習和生活,從而培養(yǎng)其天真的想象,碰撞出一個個想象的火花,結出理想之果。使他們把所學、所見、所想和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與未來世界結合起來,做好人,寫好文。
一、廣泛閱讀積累
想象力是將頭腦中儲存的表象進行改造組合,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活動,其實質是“舍舊為新”,是以儲存于頭腦中的表象為依據的。也就是說,想象不是憑空編造,不是無中生有,它是以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積累為基礎的。要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
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yǎng)想象力,教師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無論是現(xiàn)代的還是古代的,無論是中國的作品還是外國的作品,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越好。杜甫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神”來源于廣泛的閱讀。可現(xiàn)在的一些教師不讓學生看課外讀物,認為只要把語文課教好了,學生的作文就有了模仿的對象,作文水平就能提高。許多教學案例告訴我們,不讓學生多讀多積累,學生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實踐證明,那些喜歡課外多讀書的學生,提筆成文,想象豐富,常給人意外的驚喜。
二、精心設計題目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期,他們好動、好想,思維比較跳躍。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順應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給小學生靈活寫作的平臺,那么小學生的寫作學習積極性會明顯提高。在小學成長階段,小學生特別喜歡童話類的文章,而童話類的文章大多富有想象力。在設計寫作題目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童話類的題目引導小學生去想象,將自己的童話世界落實在紙上,促進小學生想象力的提高。
比如,教師可以設計“會飛的馬”、“王子的小木屋”、“會說話的烏鴉”等題目,這些題目不僅具有趣味性,更具有想象空間,能夠調動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想象潛力。只有教師敢于在教學設計上創(chuàng)新,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內容上創(chuàng)新,在寫作內容上彰顯自己的個性。
三、激發(fā)的個性情感
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煉鋼爐中的燃料和爐火,沒有它,就不會有高溫,也就熔煉不出優(yōu)質的合金。可以這么說:生活中積累的表象是干柴,習作者的激情是火種。小學生由于受生活閱歷和知識積累的制約,寫作缺乏激情,當然寫不出有創(chuàng)意、有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的作文。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人和事物的感情,一定要讓學生移情入境,方能情動于中而行于言。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借助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情境。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班級文化活動,讓學生在自身生活中寫出感情豐富的文章。在每次習作后,為學生上一節(jié)佳作欣賞課,將寫得好的文章、片斷或幾句話讀給學生聽,組織大家評議好在哪兒,然后分別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寫作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再次作文的積極情感。
四、結合現(xiàn)實生活
在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內容與方法也發(fā)生了一定改變。教師意識到小學生想象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也在努力開發(fā)培養(yǎng)方法。小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對于身邊一切未知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正是小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的重要條件。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寫作結合起來,利用生活中所見的事物進行想象。用寫作的方式對自己想象的事與物進行記錄,能夠給小學生帶去成就感。
教師可以給小學生提供一些半命題作文,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并鼓勵學生去寫一些個性化作文。一些小學生會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這樣的作文,也有小學生會寫“我的機器人”、“我的神奇鉛筆盒”等。不限制學生的思維,給小學生去想象,能夠讓小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成為寫作中的主人,也成為想象強者。
五、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小學生的生活經歷較少,只有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歷,才能增加表象積累。學生們的表象積累增加了,學生們的想象空間才會更寬廣。培養(yǎng)學生們的想象力與增加學生們的表象積累是分不開的。增加學生們的表象積累首先就要提高學生們的觀察能力。教師可以從身邊的事物著手,讓學生學會從自己的生活入手,并將自己的所觀所感記錄下來。
例如,在以“秋”作為寫作訓練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們一點提示,比如:“秋季的特點,可以從秋季的天氣、自然事物的狀態(tài)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等幾方面進行分析和觀察,然后記錄號自己的想象的內容。”然后學生們從秋季的天氣開始觀察和分析,得出:“秋季的天氣是涼爽的,進入秋季之后天氣會慢慢的變涼。”然后觀察秋季的自然事物的狀態(tài),學生們發(fā)現(xiàn):“一到秋季,樹木的葉子就會變成黃色,小草也會變黃,梧桐樹的葉子會將馬路全面覆蓋。”最后從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觀察秋季,學生們得出:“到了秋季是收獲的季節(jié),麥子黃燦燦害羞的低下了頭,而農民們則高興的合不攏嘴。”通過這種全方位的觀察和分析,秋季的狀態(tài)都展露在了學生們的面前,學生們在觀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的過程,通過想象,作文會創(chuàng)作的更加精彩。
結語:
在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中,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思考、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要以生活為背景,以生活為素材,不能脫離了生活。教師要隨機應變,利用一切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張?zhí)m香.小學作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想象力[J].學周刊,2016(4)
[2]敖彩霞.在看圖作文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與想象力[J].文理導航,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