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海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逐漸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傳統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逐漸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數學游戲。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游戲方式,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模式;小學數學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勢必會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進而對學生在以后的數學科目學習中形成阻礙。在這種情況下引入游戲性教學的方式,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現有小學數學教學的不良狀況,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游戲性教學的重要性
(一)能夠最大化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理論大于實踐的學科,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課堂氣氛枯燥、乏味等情況。此時,在教學活動中引入游戲,可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借助一定的師生游戲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新知識的學習,有助于緩解小學生對數學排斥性的學習情緒,最大化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能夠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能力
鑒于數學學習與游戲之間的相通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游戲性教學,可使學生在小學這一關鍵階段建立起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實際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借助玩具拼圖游戲充分建立起學生的空間意識感,使其對正方體、長方體以及圓柱體等幾何圖形結構有直觀、正確的認識,進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意識,提高小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小學生逐漸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二、實現游戲和小學數學教學有效結合的策略
(一)以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于具體的、直觀的事物容易形成正確的感知,而對于抽象的、復雜的理論則興趣不高,游戲教學法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融入有趣的游戲中,這樣學生通過合作互動,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教學“位置與順序”時,對上、下的概念、動作,學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而對于前、后、左、右的理解不夠透徹。因此,為學生做好頭飾,讓他們通過表演的形式來認識前、后、左、右。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易于接受所學新知,更好地掌握各種位置關系。在掌握了基本的位置關系之后,就可以學習難度大一點的內容,如上下樓梯要靠右走,學生在看圖時往往以自己為參照,認為上樓梯的小朋友靠右,而下樓梯的小朋友靠左。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讓學生進行表演,幾名學生站成一排走到講臺的時候轉彎,這樣左右就能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也理解了人面對面的時候,左右是怎么變化的。簡單的游戲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抽象的知識,并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愉快地投入新知的學習中。
(二)以游戲培養合作意識
數學游戲教學可以讓學生在互動中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在愉快的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游戲教學法一般采用競賽的形式展開:首先將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各組間進行競賽。要想取得勝利,僅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小組成員的共同協作才能完成任務。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教學“購物”時,教師先讓學生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然后將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組開展購物游戲。游戲規則為:每組各設一名導購員,其他同學為顧客,大家手中有10元的代金幣,要求購物不少于兩件,列出式子表示你購買物品的價格,導購員算出應付的錢數并找零。在10分鐘內,哪組的交易量最大即為獲勝。在交易計算過程中,其他同學可以幫助計算,一旦出現錯誤,判定該組出局。游戲開始后,各組同學紛紛行動起來,挑選自己的商品,并盡可能地用盡自己手中的代金幣以避免找零,從而節約時間。游戲結束后,教師對各組的結果進行清點,公布比賽結果并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游戲,學生不僅認識了元、角、分之間的換算,同時也培養了合作的意識。
(三)以游戲培養學生數感
所謂數感就是指學生學習數學的感覺、感受等,就像學習英語中有語感一說。教學中引入游戲就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如教師在講解重量(克、千克)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引入簡單的游戲。首先,準備需要的教學用具(只要滿足重量分別為一克和一千克的物體即可),讓學生自己動手稱重量;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掂量物品的重量,讓他們感受一克和一千克的重量;最后,教師就可以換其他滿足此條件的物品,讓學生自己掂量物品的重量大約是一克還是一千克。經過這樣的切身感受,學生就能切實感受到物品重量的區別。當學生對一克和一千克的重量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入別的重量的物品進行教學。這樣,在保證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還可以幫助學生輕松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從而讓學生能感受到數的意義,也就能漸漸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以游戲鞏固運用知識
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一方面表現在數學來源于生活,另一方面又體現在數學指導生活。數學游戲應該成為數學與生活聯系的一座橋梁,數學游戲也應該成為數學知識指導生活的實驗場。以“角的認識”一課為例,在鞏固練習中,設計學生喜歡的“拼搭圖形”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寬松又富有競爭的活動環境中給學生以情感上的滿足,并給學生知識上的滿足。把數學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到游戲活動之中,并說明游戲規則,設置獎勵機制,這樣,把大量機械重復的訓練、鞏固、提高的過程變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寓學習于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注意到了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通過“找角”、“做角”、“剪角”、“摸角”、“畫角”等供學生選擇的活動,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內化并鞏固所學角的知識,利用游戲形式來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是觸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縮短與數學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
結語:
數學教師在采用游戲教學法時,應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游戲,重視游戲應用的多樣化,并在游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麗平.小學數學游戲教學之我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28(9):143-144.
[2]任望菊.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游戲教學[J].學周刊,2014(14):167-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