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歷史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弘揚和傳承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不可或缺的學科。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將來的歷史。學好歷史對于人們干事創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歷史學科建設是國家興才育賢的重要手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科是開卷考試科目,能更好地適應這樣的改革要求,其教學應當彰顯學科特點,突出育人價值,著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注重平時教學,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
歷史課堂是師生完成課業的黃金時間,課堂上既要惜時如金,精講精練,又要保證每個教學環節的完成。課堂時間利用的好,學習效率會成倍提高,所以教師要做好每個45分的引領和安排。課前出好思考題,以供學生自主預習,讀書找出答案。課上教師要根據教材重難點,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交流、合作探究。這一環節,問題的設置非常關鍵,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順著歷史發展線索尋找歷史的前因后果,給學生以“撥開云霧見月明”的啟迪,訓練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教師更應該訓練學生自己設計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評價、定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以此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形成探究式的思維習慣。
在解決課堂重難點時,教師要盡量采用啟發式教學,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講秦始皇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時,可采用情景教學法,教師扮演秦王,讓學生扮演大臣,向秦王獻計獻策,制定鞏固統一的措施,這種教學方法照比傳統的直接講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既有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積極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課堂新課講授之余,一定要留出鞏固練習的時間。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說,遺忘總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及時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強化記憶,提高分析和知識運用能力。
二、巧妙的布置課后作業,為學生的歷史學習鋪設一條寬廣的路
布置課后作業,不在于背多少知識點,做多少習題,而要根據新課標要求,培養歷史思維、開闊思路。比如學完《紅軍不怕遠征難》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重走長征路”的手抄報;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課后布置學生觀看《建黨偉業》并寫觀后感;或者在學習“新航路開辟”之前,布置學生制作航海家探險的歷史短劇劇本用于課上表演,這樣的作業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動手動腦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又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課堂之外的歷史知識,為高中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接觸一些歷史類的電視節目、報刊雜志,如百家講壇、《文史參考》等等,從而擴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三、重視復習教學
孔子有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通過復習不僅鞏固舊知識,還能在歸納總結中發現新問題,升華出更高層次的論理。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何高效復習?首先要理清線索,把握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歷史發展是以時間線索從古至今而來,初中歷史的編寫基本以年代為主,規律性強,脈絡清晰,把握住前后聯系,抓住關鍵,以點帶面,歷史復習便會化難為易。學生復習時以每本書的目錄為框架,透過目錄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是很便捷的途徑。其次,注重歷史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比如世界近代史上發生的幾次資產階級革命,可用表格的方式將原因、時間、影響等加以比較,找出異同;中國近代史上,各階級階層為尋求救國出路進行了哪些努力?可以縱向將近代化的探索一線貫穿。這種從橫向、縱向聯系把握歷史的復習方法,既可以使千頭萬緒的歷史知識各就各位,交織成網,又可以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提高歷史思維,引導學生通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研究、探索他們背后的聯系和實質。然后要重視專題復習。專題復習打亂了課與課之間的界限,難度大,要求高,總結性強,但能強化復習質量,提高復習效果。比如中國近代列強侵華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三次科技革命等等,通過專題復習,將教材中有內在聯系的內容歸納到同一條記憶鏈中,使知識系統化、深刻化,這樣多次練習,學生就會掌握聯系對比的記憶方法,在聯系中做到橫通、豎通,對歷史內容的復習也就得心應手。
四、注重教學反饋和強化
教學反饋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某些狀況做出相應反應的教學行為。有經驗的教師一定會注意到,學生很在意教師的反饋,尤其當他們達到了教師的要求,得到教師回應的時候,會受到極大的鼓舞。教師的反饋可以是課堂反饋,也可以是日常作業反饋或考試反饋,重點在“三個及時”。一是及時表揚。課堂上有的學生樂于參與,勤于思考,有的學生知識面廣、思路清晰,教師應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既能形成良性互動,還能激勵其他學生產生替代強化的做法。二是及時批改。教師應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反饋,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便學生及時改正;三是及時分析。考試后,教師應及時對考卷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分析,向學生反饋,必要時可針對某些學生進行單獨交流或在考卷上以書面形式進行個別指導,這對學生改正缺點、正視自己、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都是極大的激勵。教師還要注意的是反饋要準確,要與強化相結合,方能達到理想效果。
歷史能培育和提高學生的素養和認知能力。一線教師應當在平時教學中充分運用好課堂時間進行教學和復習,巧妙利用課后時間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嚴格執行新課改的要求,重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靈活運用,并對學生的積極行為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強化,真正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使學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培養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