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惠
在學校教育中,如果說學校是一個美麗多彩的地球村,那么班集體就是其中優美的詩。在這首詩中,班主任是園丁。可見,班主任在學生教育的重要性。我擔任農村初中學校的班主任工作已二十多年,下面談談多年來班主任工作的體會。
一、班主任要有“愛心”
愛是教育的前提和動力,沒有真誠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在思想上引導他們,學習上幫助他們,才能得到學生的理解,學生才能向班主任毫無保留地傾吐自己的真情。特別我們農村的學校是處在邊遠的鄉鎮,生活條件比較差,許多學生的父母背井離鄉,加入打工族行列,涌進城里,從而使這些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他們絕大部分也只有爺爺奶奶照顧,隔代相處,本來就缺少父母的愛,他們又大部分是在學校住宿的,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他們會更感到失落。那么我們作為班主任,要用慈母般的愛去撫慰他們失落的心靈,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的變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愛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千方百計從情感上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的缺失。指導他們的吃、住、行、睡等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用真正的師愛關心學生,使他們對父母的依賴轉到對老師的依賴,使學生在學校里能找到“家”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這樣,學生就能安下心來。
二、班主任要有“熱心”
我接觸過一些班主任,與他們交談過對于接手一個新班,第一步工作應做些什么問題。一些班主任認為,當你接手一個新班時,首先應給學生一個“下馬威”,即是抓住某個學生的過錯,狠狠地整他一下。目的是使學生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感覺,從而收到“殺雞警猴“的效果。但是,實踐證明這不是好的方法,這容易造成師生隔閡。而我的做法則恰恰相反。當我接手一個新班,首先做的是“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工作。包括了解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才能特長、性格特點等。了解方法有:一是觀察。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有可能接觸的機會都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和他們交知心朋友。二是研究書面材料。學生的登記表、學籍冊、作業本、試卷等。這里都記載和反映了學生的基本情況。三是調查訪問。包括向學生、教師、家長、社會上有關人員調查訪問。四是談話。在上面的觀察、研究、調查訪問中,就可以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我就把他們按不同的標準劃分為幾個類別:一是從學生操行分,有優良、有落后;有品德純潔者,也有思想復雜者;二是從家庭狀況分,有些是經濟充裕的幸運兒,也有些是經濟拮據的失落者;三是從性格特點分,有好動者,有好靜者,有外向者也有內向者,有力求上進的也有甘于落后的。諸如此類,不一而同。所以,談話是了解研究學生的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從上面劃分的類別中逐個找他們談話,所以談話容易做到有的放矢,從而達到推心置腹的地步。通過這些工作,收到的效果與上面給“下馬威”的效果顯然不同。學生覺得你是一個熱心人,你給他們溫暖,從而他們把你當親人看待,他們有話敢說,有意見敢提。師生關系融洽了,這是開展班級工作的一個良好開端。
三、班主任要有“誠心”
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師生的交往中,必須是心與心的交往,因為教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只有學生接納教師的關心,才能接納教師對他的教育。在學校里幾乎所有的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都是好的,但并非所有的學生都會接受,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教師與學生溝通時,學生對教育者的真誠度有不同的感受,或者是教育者對學生的真誠度不同,因而教育效果也會截然不同,所以班主任在教學教育活動中做到對學生真誠關愛,教育效果才會更好。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我接手的有一班學生,在初二時已與原班主任鬧到敵對情緒,班級工作已無法開展。我接手后,不管是班會課或是找他們個別談話,都實事求是地擺出他們的優缺點,引導他們對學習目的、態度的深入認識。在對老師態度方面,引導他們將心比心,從中比出師生間應如何正確地對待。在選班干、評先進過程中,也是這樣,逐步引導,使他們認識應選什么人,班委會的組成,學習小組的安排都有學生定。在布置某項任務時,也把底子亮給他們,甚至有他們自己組織安排。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每布置一項工作任務,都有檢查落實,這樣,學生就會很輕松地接受任務,做事會更有動力,更有責任心。總之,學生的過錯,讓他們自己說,這樣的作為是不是錯了;學校布置的任務,讓他們自己說,應不應該完成,怎樣完成,讓老師的誠心去打動他們。這樣做的好處是:在開展任何一項工作中,都使學生心服口服,部分在初二不服老師管的學生不無感嘆地說:“這樣的班主任,我們服?!?四、班主任要有“上進心”
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不僅是班集體的組織者,管理者,更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示范者。因此,作為一個班主任,要有上進心,這上進心包括班集體的上進心和班主任的上進心。如果一個班級在學校的各項評比競賽活動中,次次都是在最后的位置,那么這個班的學生的情緒將如何呢?相反,如果這個班在上述的各項活動中,很多時候都受到表揚、獎勵。那么,他們的精神面貌又將如何呢?這是不言而喻的。前者使學生悲觀失望,后者使學生奮發向上。給學生帶來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在于班主任個人的積極進取精神。如果班主任本身萎靡不振,工作怠慢,那么他休想帶領自己的班闖入先進行列。相反,如果班主任本身積極進取,樣樣工作都得到領導或上級的表揚獎勵,他的學生也一定會在他的影響下奮發向上,從而就不愁學生不聽他的話了。師生之間,上進心與工作成績之間,是一種相互聯系的辯證關系。老師先進,直接影響了班級,班級先進,更增強了老師的信心;有了上進心,工作才會有成績;工作有了成績,更激發上進心。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習慣養成與班主任工作有密切關系,學生成長是否健康、成績是否進步,都與班主任有重要聯系。所以,一個班主任做到以上幾種“心”,一個先進的、好的班集體就會形成,就能培養出更多健康、有正能量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