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秋瑜
崔巒老師說:“語文教學非以‘大語文觀為指導不可。因為,學語文是為了用,在學習中用,在生活中用。只在課堂上,只學篇數有限的課文,不能完全學會運用,更不能滿足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需要。語文教學向生活開放,向需要開放,這是改革的必然趨勢。”教師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既要在課堂上關注培養的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應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從課堂到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聽、說、讀、寫的能力的訓練如何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如何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走進生活這個大課堂學習語文?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給預習的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關于預習,我們不能狹義地理解為讀讀課文,劃劃生字,或者思考課后的問題。老師有必要在課堂上指導孩子們預習,結合不同年段的學生的能力、水平及教材的,教給孩子們預習的方法,培養孩子們的預習能力。讀讀課文,劃生字詞等簡單的要求之外,我會讓根據不同題材的課文特點,提示孩子們可以從哪些方面預習、提問、思考。課堂上,讓孩子們讀題、讀課文之后提問,然后跟孩子們歸納出該篇課文重點要思考的問題,再讓孩子們去預習,這樣做,既能培養孩子們提問題的習慣,質疑問難的能力,還能避免孩子漫無目的的預習,最大程度地確保預習的有效性。
二、小組合作,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孩子們合作交流的習慣與能力是需要培養的。我會給每個小組任務,每位同學必須發言,同一個問題,所有小組成員都要知道答案,在匯報時,小組成員中有人不會回答,小組都會被扣分;相應地,小組成員都掌握了,小組當然能夠得到獎勵了。我也會給小組長任務,必須要督促、教會其他小組成員。
三、品讀交流,培養感悟能力
語感即語文的直覺能力,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敏感,包含著感情和理性相統一的一種悟性。語感是語文諸多能力中一種重要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過:“語言文字訓練,最重要的是語感訓練。”而朗讀訓練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實踐,讀的形式可以范讀、引讀、默讀、輪讀、誦讀,還可以分角色讀、配樂朗讀等等,有效的讀的訓練,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同思維活動與朗讀訓練緊密地結合著、延伸著的。
四、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閱讀教學,應結合教材特點、本土文化、學生的家庭條件等,指導學生拓展語文學習的突進,開展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的能力非常有效。
(1)結合教材指導學生拓展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課外讀物面廣量大,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教材教學的需要,及時選擇課前、課中、課后三個不同時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課前,指導學生搜集關于課文時代背景的課外閱讀材料,使之服務于閱讀教學,即把教學的課前預習與課外閱讀掛起鉤來;課中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深化——為了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有機結合閱讀課外讀物;課后,教師指導學生運用閱讀課上所學到的知識、能力及讀書方法實施遷移性閱讀訓練,知道學生獨立讀懂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即把閱讀教學后的學法運用體現在課外閱讀中,從而實現“教是為了不用教”的教學目的。
(2)立足教科書,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方法的遷移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借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闭Z文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篇課文的特點,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以讀帶寫,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充分利用教材特點,指導學生開展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歸納不同體裁的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遷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如:《太陽》這篇課文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掌握了太陽的特點時,我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因為有了課文《太陽》作為范例,也有了關于月亮的資料搜集,在寫小練筆《月亮》時,三年級的學生輕而易舉地寫下了三、四百字的“說明文”。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得到了發展。
(3)參加實踐,提升在生活中學語文的能力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要做個有心人,細心觀察,生活就是學習語文的大課堂。語文老師應該做好這個“有心人”,用心引導孩子們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
例如,在學習課文《風箏》之后,我給孩子和家長們布置了一個親子作業——做風箏或放風箏,然后再寫下過程和自己的感受。有體會,寫作筆到意隨,學生就不會害怕作文了。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教學并非一成不變的,應該是多元化的, “預習——合作探究——交流匯報——課外延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知識水平,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途徑,重視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匯報展示的能力、練習答題的能力、進行課外拓展延伸的能力,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