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
書是人類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好朋友;讀書也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好的讀書名言,促進學習的進步,知識的掌握,避免走彎路,利于成功。讀書人人都會,可并不是人人都會讀書。因此,如何讀書,如何讀好書,如何讀出書中內涵才是讀書關鍵。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自己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而小學階段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
1.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
適時施教,在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幫助其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關鍵。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將可養成閱讀的習慣,將可獲得各種知識, 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
在初步閱讀時,教師應該讓學自由選擇書籍,不局限孩子的閱讀范圍,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教師讓孩子閱讀前不應該設定好目標,一旦初步閱讀時給孩子訂上目標去學,會讓孩子覺得讀書只為考試,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壓抑,讀得沒興趣;限量讀,不讓他們一次性讀夠讀煩,讓孩子讀上二三十分鐘就停下來,從而激發他們下次再去讀,下次認真讀。
2.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兒童抓起而且持之以恒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今社會許多家長長說的一句話,而且自認為很負責地為孩子報了繪畫班、書法班、寫作班、小主持人班......就因為兒童教育中許多家長太過于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才追求課外班,才藝班。因此,社會也呼應家長的這種需求,各種培訓班辦的火熱。因此,大部分家長為了當前的短期利益而忽略了兒童的早期閱讀培養,當時也許看不出什么差異。比如幼兒園階段,小學階段,甚至到初中,有些課外閱讀少的同學考試成績好,就認為課外閱讀可有可無,一般不會引起家長注意。還有許多家長都認為很小的孩子話都不會說,說句話都聽不懂,談什么閱讀。也有些家長看著人家孩子讀書那么好,興起就和孩子看幾頁,累了、乏了就直接說:自己讀吧,要不就明天再讀,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最終書沒有讀好,也給孩子養成了拖拉的換習慣。其實這種觀點和行為都是不可取的,而且是大錯特錯。不重視兒童閱讀且不能持之以恒是早期教育最糟糕的行為。雨果曾說過: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早期閱讀其實是在為孩子儲備知識食量,這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激發學習上的爆發力。一個人的一生發展來說,從小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3.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朗讀打基礎,默讀提速度
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講,他們的自制力比較差,對事物的專注度比較低,因此在閱讀文章時容易走神,尤其是長篇文章,二十分鐘,十分鐘,有些五分鐘都堅持不了。所以在早期閱讀時應盡量讓孩子進行朗讀,讓學生反復朗讀,可以使學生在朗讀的同時領悟到語言之美。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講過一個極好的誘導學生情感、豐富學生語言的方法,那就是——給學生讀書并指導學生朗讀。他認為這樣做不僅可以延長學生們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擴大他們的詞匯量,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情感發展,而且可以使他們領悟到語言之美。朗讀是學習語言文字,駕馭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表達思想、發表見解的重要途徑。出聲的讀,方能讀準字音,大聲朗讀,方能有抑揚頓挫。讀出語感,體會詞語的妙用,悟出篇章結構的章法與機巧,鍛煉當眾發言的膽量,都會在朗讀中得以解決,而且還會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在不經意中提高了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寫文章都會受益匪淺。這方面的益處,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會有切身的體會。一是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口讀耳聽,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腦傳輸信息的渠道。這不僅使閱讀真正活起來,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和理解。二是一邊緩緩朗讀,一邊慢慢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加深對讀物的理解,對那些優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復誦讀,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愈讀愈有味,趣味無窮。三是聲情并茂,培養語感和情感。朗讀時讀音響亮,抑揚頓挫,節奏分明。并將讀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讀物中去,這就大大增強了讀物的形象感、意韻感和情趣感。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識字量增加,閱讀文章的長度也隨之增加,為了更好地閱讀,朗讀法進行課外閱讀已經不適用了,這時需要采用默讀方法進行。默讀不影響別人,不受環境限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應用最廣;其次,默讀的速度比朗讀快得多,可以大量閱讀,可以博覽群書;第三,默讀時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較、推敲、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頓下來重復看、反復想,從而促進思考,促進理解的深入。當孩子在能熟練地拿過相應階段的文章時能讀通順就可以專門訓練默讀習慣,這要因人而異。因為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和閱讀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還需要家長老師們的積極配合,合理引導孩子進行默讀的訓練,從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4.良好的閱讀喜感需要拿起手中的筆進行圈畫讀與筆記讀
開始孩子們寫字少而且慢,所以主要以單純性的圈畫讀為主。讀書時在書中圈畫、評注是被實踐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它不僅能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而且能培養學生科學求實的探索精神,嚴謹樸實的治學作風,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的治學態度和人格完善。徐特立先生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想十分有利。當然,“動筆”的方法習慣因人而異,教師應該就如何記筆記用筆記對小學生進行定期個別指導。
如王夫之所言: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好孩子們進行長期而大量的閱讀,幫助他們愛上讀書,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從閱讀中獲得知識與力量。讓孩子在未來的世界里能有自己的天空,有自己的海洋,有自己的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