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讀史使人智慧”。通過歷史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自己的文化之根,熔鑄民族之魂,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培養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從而增強歷史課堂的實效性。
歷史是一門真實記載各個朝代和各個國家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民族關系等諸多內容的一門學科。它最大的特點是真實性,在文字上著重于敘述。這就決定了在歷史教學中,如果我們照本宣科,學生就會感覺到索然無味。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把學生“帶”入歷史課,把他們的思維拉回到歷史事件中,回到歷史場景中,回到歷史人物身邊,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呢?如何讓學生身臨其境,仿佛親身經歷了歷史事件,親眼目睹了歷史人物,成為歷史的見證人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歷史課的教學方法帶學生走進歷史的天空。
一、運用生動的語言
生動的語言,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并給人啟迪。在歷史課堂上,我們要結合實際,運用生動的語言,逐漸把學生的思維拉進歷史課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精心組織語言,課前精心策劃,運用心理學的知識,能用話語來打動學生,感染學生,使孩子們的思維能跟著你語言描述的歷史畫面走進歷史課。比如我們可以采用著名語言大師劉蘭芳的評書的方式來導入課文,如在講七年級上冊第15課《漢武帝推動大一統格局》一文時,我們可采用這樣的導入來讓學生深入到課本中去:話說公元前202年,出現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帝國——秦漢帝國,那么這個帝國是誰建立的?在哪兒建立的?他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實現了帝國的強盛?欲知這些歷史,請你默讀第15課,來細細的品味。教師運用生動的感染力極強的聲情并茂的語言來導入,就會讓學生的思維緊隨老師的話語而深入到課文內容中去。再如我們講七年級上冊第13課《秦帝國的興亡》,講到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一節時,我們可多問學生這樣的問題:“假如當時你是陳勝、吳廣你會怎樣來對待“誤期”一事?你要怎么做?”總之,我們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一下子把孩子們的思維從現實中拉走,帶學生走進歷史的天空,然后展開生動的歷史畫面,讓學生與你一起去感受、去體驗。
二、運用豐富的歷史圖片
初中歷史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穿插了大量的歷史圖像、地圖以及圖表等圖片資料,凸顯了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為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和知識視野,培養其歷史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操作平臺。在教學中,我們有針對性的使用歷史圖片,借以渲染氣氛,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真實的歷史。例如我們在講八年級上冊第16課《圖說紅軍長征》一課時,學生對長征知之不多,感受不到紅軍長征的艱難,這時我們教師可運用生動逼真的歷史圖片,展示出紅軍長征路上雪山、草地、大渡河、瀘定橋等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給學生一個充分的感性認識,從而最終上升到理性認識,對紅軍長征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學其它歷史知識也同樣可運用大量的歷史圖片,展示歷史場景,再現歷史,真正帶學生進歷史的天空。
三、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平時,我們經常看到“一支粉筆一本書”走進課堂的舊現象,這種忽視了學生形象思維的做法是缺少意義的、不可取的。因此,教師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歷史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包括電視、錄像、多媒體等,我們利用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播放歷史影片,歷史人物的活動,電視劇片段等,這是“帶”學生走進歷史的天空最為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手段。這時需要我們教師注意的是在使用歷史影片和電視劇片段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選取材料,不能把歷史課變為“看電視或電影”課,這樣就“喧賓奪主”了。
四、讓學生演歷史劇
歷史課最怕就是變成了老師的滿堂灌。老師在上面講得激情洋溢,下面的學生本來對歷史懂得就不多,又沒有參與課堂的機會,一些不自覺學習的學生就會慢慢地游離課堂之外,開小差,看課外書,甚至打瞌睡。這樣,老師即使才高八斗,講得再好也是白搭,而且也違背課改精神。但是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呢?光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是遠遠不夠的。
在課堂上很多老師上公開課都喜歡讓學生表演個小節目,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而歷史課上,讓學生表演歷史劇的意義遠不在此,不是簡單地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能讓過去的歷史“再現”,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劇情來加深對歷史的認識,促進對歷史的思考。歷史是人的活動,歷史是人的活動的結果。為再現歷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節,我們可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演歷史劇,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揣摩歷史人物的心理,把握歷史事件的發展,從而深刻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譬如說,在上《春秋五霸》一課時,我也讓學生參與表演了一個歷史劇,就是五個學生分別扮演春秋五個霸主,上臺自述他們稱霸的過程。這五位霸主,“齊桓公”的霸氣十足,“勾踐”的忍辱負重,都讓學生嘆為觀止,學生對這段風云突變的歷史也開始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進行栩栩如生的表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展示了學生的表演才華,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個性與能力都得到了挖掘與升華,保持了學生學習的旺盛的熱情。事實證明,讓學生參與歷史劇表演,對于學生“再現”歷史,加深歷史感受是很有幫助的在利用這一方式“帶”學生走進歷史課堂時,我們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結合課堂環節來安排,要適時的把握和駕馭課堂,真正的使課堂成為一個動態生成的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總之,歷史課教學是一個融知識型、趣味性、理論性于一體的大熔爐。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做到傳授知識,又要跳出知識對歷史進行評價,要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歷史課上有一個充分的體驗,做到處處以人為本。教師在“帶進去”和“走出來”之間要充分的發揮其主導作用,帶學生馳騁于歷史的天空,落實歷史素質教育的新課標。